中考数学复习方法浅探平果初中韦永杰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总复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呢?我们一般可采取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强化基础,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第二轮:专题实破,强调综合性,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上一新台阶。第三轮:模拟训练,即检查复习效果,又是对考试方法、考试心理的综合调试,力争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中考。为实现三轮复习目标;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轮: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1、搞清课本上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2、抓住基本题型,学会对基本题目进行演变,如适当改变题目条件,改变题目问法等。3、记住常用公式,理解来龙去脉,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进行探究。4、勤练解题规范,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第二轮:搞好专题复习,要有综合性。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1)专题复习,根据《课标》和《考试纲要》确定好专题,一般可分为下列专题:①方程思想及应用②函数思想及应用③函数方程综合④几何中有关变换⑤解直角三角形与圆中有关计算⑥数形结合问题⑦实际问题⑧综合问题(2)专题确定后,以每一专题的数学目标为核心,要使所选例题有代表性、联系性和综合性。(3)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方法。每一专题复习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4)加强练习,反馈改正,巩固提高。专题复习和其他阶段的复习一样,最终都是通过练习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每一专题复习中,要按照精选范例的要求,根据本专题内容精选题对学生进行专题的训练,以便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质量。下面以几何中有关变换专题为例,谈一谈典型例题的选择。图形与变换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形成空间观念和运动变化的意识。在考查内容上,具体可分为点动型,线动型和图形的翻折,平移与旋转类问题,解这类题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较强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切实把握几何图形的运动过程,并注意运动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探求“动”的一般规律。围绕这一知识点,中考中出现了许多变化无穷,精彩纷呈,形式新颖的好题。例(06重庆市中考题)图1-1图1-2图1-3如图1-1,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AC1D1和△BC2D2两个三角形(如图1-2所示)将纸片△AC1D1沿直线D2B(AB)方面平移(点A,D1,D2,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D1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C1D1与BC2交于点E,AC1与C2D2,BC2分别交于点F,P。(1)△AC1D1平移到如图1-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D1E与D2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设平移距离D2D1为x,△AC1D1和△BC2D2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实验操作的方法研究数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动起来”,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以平移为背景,综合考查了许多数学知识和能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一道有代表性的好题。在第二轮复习中的几点建议:1、变第一轮复习的“补弱为主”为“扬长补短”。一般,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2、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在当今信息时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3、利用“最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