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林中学新课程背景下教改教学案年级:七年级下科目:语文内容:《在沙漠中心》总课时:2主备:夏振宇校正:初一年级备课组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重点字词的理解、积累。2、了解作者及作者丰富的探险知识。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4、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学案:1、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2、词语积累乙醚()虫豸()硌()犁铧()()脐带()真谛()噎()筛糠()()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二、质疑反馈教学案三、交流展示教学案1、用一句话概括文意。2、默读课文两遍,找出最打动你的细节,并说说你的理由。3、跳读课文,圈点作者所遇困难以及表现心情的句子,从重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四巩固检测:基础训练一、二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自主预习学案:熟读课文,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二、质疑反馈教学案:三、交流展示教学案:1、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3、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4、理解句子含义(课后练习二)四、拓展延伸1、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五、巩固检测:1、基础训练三2、《名师学案》练习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