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编写意图(1)例8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计算、观察、探讨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第二层次:通过计算、观察、探讨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第三层次: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材给出了观察的顺序,呈现了从上往下观察和从下往上观察的结论。并通过小精灵的语言,提示“同时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不能是0”,并引导学生举例验证这些规律。(2)“做一做”安排了3组口算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每组下面两题的商与第1题相同。教学建议(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在学生完成第(1)(2)题后,提出问题:每组题中什么数变了?什么数没有变除数(或被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商随着除数(或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在这里可提醒学生: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除数(或被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商随着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前面探索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的计算、观察、比较各项探索活动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体验成功。(2)及时提炼发现的规律。1/3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时,既可独立观察、思考,也可小组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把学生表述的变化规律加以提炼并呈现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编写意图(1)例9教学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安排了两道小题。第1小题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一般方法和简便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可以直接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第2小题通过小精灵的引导,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数字特点,应用商的变化规律采用“凑整”的方法,将除数转化成整十数进行简便计算。(2)例10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余数是4还是40,理解在简便运算中余数的含义。教学建议(1)强化应用商不变规律的意识。应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反之,通过简便计算,也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不变的性质。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思考,小英那样做对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将被除数780和除数30都除以10,就能转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就会非常简单了。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比两种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应用意识。(2)组织讨论,充分理解简便运算中的余数含义。学习840÷50,学生会想到把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转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84÷5计算比较简便。而计算后有余数,这时,要组织学生针对余数进行2/3讨论,让每人都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最终让学生明白此题的余数是40。因为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商不变,但余数变了,也除以10了,这时的余数4并不是原题的余数。要求原题的余数,应该用现在的余数乘10,所以原题的余数应该是40。还可以让学生用验算的方法来验证,即16×50+40=840是对的,而16×50+4=804不符合题意,是错的。进而充分理解简便运算中的余数含义。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