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监测技术呼吸监测频率:正常成人16-20次/分,一岁时为25次/分,新生儿为40次/分异常呼吸形态:(1)哮喘性呼吸(2)紧促呼吸呼吸浅快,多见于胸膜炎;肋骨骨折等。(3)深浅不规则呼吸常见于周围循环衰竭;脑膜炎等。(4)叹息样呼吸见于神经质;周围循环衰竭等。(5)点头样呼吸见于垂危患者呼吸气味的改变(1)恶臭味;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病人。(2)肝臭味;见于肝性脑病患者。(3)氨味;见于尿毒症患者。(4)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大蒜味;见于农药中毒患者。1.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增快,也成气促。一般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大约增加3~4次/分。2.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监测定义: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是单位血红蛋白含氧百分数。正常值:95~100%影响血氧饱和度结果的因素1.指套移位:血氧饱和度测定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吸收光谱的特征。甲床未对正红光,探头探入过深、过浅或宽松均不能感应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使血氧饱和度读数偏低或不显示。可调整手指与指套的位置,使红光正对甲床调整指套大小,用胶布固定好。2.指尖皮肤冰冷:术中暴露时间长,引起患者寒战、皮肤冰冷,导致指端读出的血氧饱和度数值偏低或不显示。应注意肢体保暖.保持室温,必要时加盖棉被或用热水袋保暖。3.指端皮肤或颜色异常:涂指甲油、指端有污垢、甲床厚、灰指甲等都会影响血氧饱和度的准确。监测时应将指甲清洗干净4.监测肢体血氧障碍:频繁测血压.躁动患者使用约束带过紧、肢体过度弯曲、长时间固定于一指监测等.均会阻断电流,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应避免测压肢体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检测时要勤更换手指,约束带松紧要适宜。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外渗导致组织红肿。应及时观察输液部位有无渗出、红肿.及时更换液路6.与主体接触不良:由于患者翻身、更换体位时,使血氧饱和度监测线受牵拉松动。应对准槽位插入底部。7.氧气管被分泌物堵塞或半堵塞:氧气不能进入或不能顺利进入肺泡,造成组织缺氧或无效供氧.使血氧饱和度下降。应按时更换、及时清洗氧气管。8.氧气管在患者咳嗽后脱出,应及时固定氧气管位置。9.氧气管在患者翻身后扭曲受压,应及时检查氧气管位置是否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