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老年病护理查房主讲人:胡洁参加人:全体护理人员内容: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0岁,于2012年7月20日入院,患者有轻重不一的腹泻,每日排便大于3次,病例均有黏液便或者脓血便,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均大于15个/高倍视野,大便隐血(+)。二、定义和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肠道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其特徵表现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病变往往由直肠及结肠末端开始,之后向上发展累及整段大肠。一般起病缓慢,症状在数星期内逐渐加重,至出现典型的黏液脓血便。当中约20%的患者,首次发病即会泄泻脓血便,并伴随其他严重症状,病变涉及整段大肠。溃疡性结肠炎好反覆发作,患者通常急性发作持续数星期至数月,之后有段漫长的缓解期,如此交替出现或持续并逐渐加重。三、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可有轻、中度贫血,重症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及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严重者血清白蛋白及钠、及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严重者血清白蛋白及钠、钾、氯降低。氯降低。活动期有粘液脓血便,反复检查包括常规、2.粪便检查活动期有粘液脓血便,反复检查包括常规、培养、孵化等均无特异病原体发现。孵化等均无特异病原体发现。抗结肠粘膜抗体阳性。3.免疫学检查抗结肠粘膜抗体阳性。4.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通过结肠粘膜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活检,可明确病变的性质。活检,可明确病变的性质。为重要的诊断方法。5.钡剂灌肠X线检查为重要的诊断方法。三、药物配制:取美沙拉嗪肠溶片1.5~2.0g,,压碎成粉状;龙血竭粉1.5g,,地塞米松针5mg,将药物加入复方白芨液30~50ml、康复新液30~50ml溶解,摇匀使备用,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不同的药量。四、灌肠操作步骤最好选在临睡前(21~22时),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的环境,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取现配药物50~100ml,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用温水清洗会阴保证局部清洁。一般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cm,灌肠液温度为38~40℃。患者便血量多的,温度适当降低,怕冷的患者选择灌肠液的温度适当提高,以患者没有不适感觉为最好。过凉刺激肠黏膜引起肠蠕动,不利于药物的保留;温度过高可使肠黏膜受刺激处于充血、水肿,易引起排便反射。插管深度以10cm为宜。肛管前端要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药物要摇匀,动作要轻柔,叮嘱患者做深呼吸、放松。旋转肛管,以防止有粪块堵塞肛管引起药流不畅。同时分散患者注意力,使肛门括约肌放松;药液速度要慢注入肠内。重症患者每天保留灌肠2次。灌肠后嘱患者每15分钟更换体位1次,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利于病变黏膜修复。在操作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腹痛、腹胀、头晕、出汗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处理,做好护理观察记录。保留>2h,以完全吸收为宜14天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便常规连续三次正常,结肠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消失好转(症状体征减轻,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的红白细胞,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充血、水肿部分消失)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易发难愈,需要长期治疗,灌肠后护理用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者腹痛情况、每天大便次数、量、性质等。治疗的前几天,大便次数可能会增加,应事先向患者解释清楚,避免其紧张,对年老、体弱、消瘦患者,应注意纠正或避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并将治疗前后的观察与检查结果比较,以便综合判断疗效。五、护理问题:1.疼痛:腹痛与胃酸刺激疮疡面,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疼痛致摄入量减少及消化吸收障碍有关。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徙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消化性溃疡病因及预防知识。5.潜在并发症六、护理措施:1.疼痛:嘱病人注意休息,给予舒适的体位,保持安静,以保存体力。指导病人放松自己,分散注意力的一些技巧,如听音乐,报纸、杂志,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等。遵医嘱给予解痉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疼痛剧烈时及时报告,并协助其日常生活。2.腹泻:给予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低渣、高营养饮食,勿食牛奶和乳制品,病情严重者,给予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保留灌肠时,指导病人正确体位(左侧卧位),药液量200ml及灌肠后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