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胸腔内给药及联合丹参治疗分析樊宇杨新军【摘要】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包裹,胸膜腔内给药治疗的同时加复方丹参活血化瘀,加强抗感染,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以2002年3月~2005年1月在我院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22例,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62例采用基础抗结核(2HRZA(P)/7HR)+胸膜腔内注射尿激酶+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基础抗结核(2HRZA(P)/7HR)+胸膜腔内注射尿激酶。两组患者经过9个月的全程治疗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7%、对照组则为631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101。结论经过3年随访,治疗组62例,加用复方丹参治疗的患者共28例(4511%)达到临床治愈。应用复方丹参治疗改善了肺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利于气体交换和组织供氧,改善肺缺血使肥厚的胸膜基本吸收。复方丹参注射液还可以起到免疫调节和抗感染治疗的作用,并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渗出吸收,无粘连、肥厚现象,无复发病例、无包裹,无局部胸廓塌陷。跟踪调查,无活动后针刺样疼痛现象,天气变化无不适感。对照组60例,有8例(1313%)仍然有轻度的胸膜肥厚、局部的胸廓塌陷。经过3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局部胸膜腔给药治疗加全身中药活血化瘀联合治疗为结核性胸膜炎又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且治疗过程简单、安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大部分的患者均能接受,值得临床研究推广。作者单位:710061陕西西安,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资料与方法一、2002年3月~2005年1月住院122例患者,经过临床明确诊断的肺内无活动性结核病变的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中等以下,院外做过抽液治疗,男性66例,女性56例,均为单侧,无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明显肝、肾功能障碍及其它合并症。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用药前胸水量等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105)。二、一般情况表1一般情况组别例数男女年龄(岁)最小最大平均初治复治病程(月)最短最长平均治疗组623230196140461612412.5对照组603426215236.5402022111.5三、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2HRZA(P)/7HR)方案抗结核治疗+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ml),每周抽液两次。治疗组: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抽液以B超提示小于210cm不宜抽液为止,观察胸水消失的时间,胸腔积液是否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治疗六周进行B超胸膜厚度,检测肺功能,FEV1%,FVC%进行比较。四、统计学处理本实验数据结果采用u检验及t检验。结果一、治疗组与对照组胸水分隔情况比较经过抗结核及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联合静脉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6周后,行B超检查,可见治疗胸膜腔胸膜肥厚、粘连、包裹形成的病例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胸水分隔情况比较组别例数有分隔无分隔治疗组624220对照组603030两组对比P<0105二、治疗组与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胸膜厚度及肺功能情况比较经过以上方法治疗6周后,近期观察胸水消失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胸膜肥厚形成有显著性差异,肺功能FEV1%及FVC%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具体分析见表3。表3组别胸水消失时间(d)胸膜厚度(mm)FEV1%FVC%治疗组20.4±4.91.56±0.1990.5±1.295.8±1.9对照组24.1±4.11.95±0.4581.4±2.387.5±3.0t检验P<0.05P<0.05P<0.05P<0.05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7%,无效31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6313%,无效为3617%。两组经检验P<0101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表4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治疗组6242(67.7%)18(29.3%)2(3.0%)对照组6024(40.0%)14(23.3%)22(36.7%)101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1月第15卷第1期讨论正常胸液主要来源予壁层胸膜。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病常见类型之一。过去认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由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产物引起胸膜迟发变态反应而产生的,但是胸腔镜和胸膜活检的病理发现50%~80%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结节,提示结核分枝杆菌直接侵袭胸膜引起胸膜炎症并产生胸腔积液[1]。临床按病理解剖可以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其临床表现各异。本文针对渗出性胸膜炎,治疗观察分析。结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