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SHDC12010117);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05DZ19505);上海市卫生局科技项目(2008082)作者单位:200065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通讯作者:车琳,Email:linchering@163.com冠心病患者抗阻运动康复进展李广鹤车琳[中图分类号]R541.61[文献标识码]Adoi: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10.3969/j.issn.1003-9198.2013.03.003缺乏体力活动与冠心病的联系已得到确认,每周<2.5h的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1h的剧烈运动定义为缺乏体力活动,全世界超过30%的冠心病患者与机体缺乏运动有关[1-2]。近50年的证据表明,运动康复可以推迟和逆转冠心病的进程,至少改善冠心病导致的功能失调、预防并发症的进展[3]。因抗阻运动可改善肌肉力量,增强运动能力,正成为心脏康复的重要部分[4],本文就抗阻运动在冠心病运动康复的进展做一综述。1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反应[5]抗阻运动是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当执行较高强度的循环抗阻运动时,例如举重运动,综合了动态有氧运动和等长收缩运动,是心血管系统对容积和压力负荷的联合反应。在等长收缩运动(isometricex-ercise)中,随着最大随意收缩运动(maximumvoluntarycontraction,MVC)的激发,每搏输出量大致维持不变,部分>50%MVC的高张力运动,可能会降低每搏输出量,其结果是心输出量轻微增加,VO2略有增加。在一个20%~30%的MVC,在收缩肌肉内部,肌肉内压力超过血管内压力,局部血流显著减少,引起肌肉缺血缺氧。局部血管收缩和心输出量增加共同反应,产生收缩压、舒张压和外周血管阻力不成比例的增加,这种压力持续升高出现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心血管系统在明显的压力负荷作用下增加收缩骨骼肌的血流灌注。压力负荷水平取决于阻力的大小(percentMVC)和肌肉收缩的持续时间,并与休息间期相关。因此,如果不是太大的抗阻运动、收缩时间又相对短(1~3s),并至少有1~2s的休息间期,对心血管系统仅产生了较小的压力负荷。循环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容积负荷的幅度具体依赖于抗阻运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心率可以显著增加,甚至接近年龄预测的最大值;而血压反应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样可能会超过标准运动试验所获得的血压值。尤其是舒张压,其在有氧运动可能降低或改变不明显,但在抗阻运动中可观察到舒张压的大幅升高。因此必须强调抗阻训练时需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测,以免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但近来研究发现高强度抗阻运动可显著改善个体心脏交感与副交感的平衡[6],动物实验中发现亚极量的慢性阻力训练,并不增加过氧化应激参数,也不降低抗氧化保护能力,并改善心脏效率[7],提示长期阻力训练对心脏健康是安全的。2抗阻运动校正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衰老、缺乏体力活动,或两者同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并存将进一步降低患者肌肉的代谢功能。骨骼肌是血糖和三酰甘油(TG)代谢的主要组织,其肌肉质量的改善可能会减少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2.1糖尿病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维持血糖的良好控制依赖于提高胰岛素的可用性或克服胰岛素抵抗。肌肉收缩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改善骨骼肌中胰岛素的敏感性,抗阻运动可使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同时造成肌肉内部缺氧,这两者可显著增加胰岛素对葡萄糖转运蛋白4转运葡萄糖的能力,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8]。近来研究表明,抗阻运动比有氧运动更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9]。2.2血压Cornelissen等[10]针对抗阻运动降低血压进行荟萃分析显示:虽然抗阻运动仅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3、3.5mmHg,相当于分别降低了2%和4%,与传统的有氧运动相比,无显著差异,但3mm-Hg收缩压的降低,已显著降低心脏病(由5%提高到9%)、卒中(8%至14%)的发病率和降低4%的全因死亡率[11]。中等强度传统抗阻训练12周[每周3次、60%1次最大反复(1RM)每次3组,12次重481实用老年医学2013年3月第27卷第3期PractGeriatr,March2013,Vol.27,No.3复]显著降低1期未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