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一课《鸦片战争》。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与学生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系列侵华战争的起点,是教材第一学习主题“侵略和反抗”的开篇章。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本册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节课的内容庞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2、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历史学习,步入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就本课教材内容而言,部分学生通过小学学习以及课外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等,对诸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等史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关于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涉及许多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术语,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分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二、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依据新课标、教材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历史学科的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解读:“了解”属于认知层次的要求,“认识”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我对这一目标的处理是让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基本情况,知道鸦片输入的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②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解读:“掌握”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主要应掌握虎门销烟的措施、意义,并由此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③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解读:“认识”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所以,除了要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还要对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2)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让学生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的伤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2、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②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有三个问题: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英勇抵抗;②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3、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关于这一内容,依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英国侵略者阴险和凶残的史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归纳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醒学生注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一个渐进过程,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开始。三、学法与教法1、情景展示法,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图表、示意图等方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阅读与比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事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比较,来寻求问题的答案。3、分析讲述法,本节课以讨论分析为主,辅之以讲授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增强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能力。其主要思路是:分析导入——学生认知——讨论现象——得出结论。各环节均体现以学生为主,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