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诊断: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有少数患者并无咳嗽咳痰症状仅在肺功能检查时FEV1/FVC<70%而FEV1≥80%预计值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亦可诊断为COPD。诊断标准:典型症状加上一定时间(≥3月/年ⅹ2年)可以考虑诊断,但应除外其它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结核、尘肺、支扩等)。病程不足但有明确的肺部影像学表现或肺功能表现也可诊断。病程分期:急性加重期: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稳定期: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较轻。临床缓解期严重程度分级:COPD的治疗方案:稳定期:1.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2.支气管舒张药:a)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b)抗胆碱能药c)茶碱类3.祛痰药4.糖皮质激素(吸入)5.长期家庭氧疗6.康复治疗7.接种流感疫苗可按病情轻重进行分级治疗;急性加重期1.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2.根据病情给予适当门诊或住院治疗3.支气管舒张药(同稳定期)有严重喘息症状可给予较大剂量雾化吸入治疗4.低流量吸氧5.抗生素6.糖皮质激素(口服or静脉)7.祛痰剂8.机械通气、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营养支持,处理并发症支气管哮喘诊断:需综合:1.病史[季节性咳嗽胸闷、家族过敏史]2.症状体征[典型三性喘息反复发作性、肺部哮鸣音弥漫性、气道阻塞可逆性、不典型顽固性咳嗽或阵发性胸闷]3.肺功能试验[气道反应性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4.试验性治疗[抗炎镇咳无效给予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后缓解]5.病因学诊断[查明与该患者哮喘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哮喘发作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变应原检测试验(查明致喘源种类,体内—皮肤试验与体外实验—ELISA等)]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c)昼夜PEF变异率≥20%6.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病程分期:急性发作期: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解除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4级。非急性发作期: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肺通气功能下降。其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4级。缓解期:经过/未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控制水平分级: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左心衰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又称为“心源性哮喘”,其发病机制与病变本质则与支气管哮喘截然不同,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典型哮鸣音,咳出白色黏痰后呼吸困难常可缓解。心源性哮喘患者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病情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人pz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测定血浆BNF,水平对鉴别心源性和支气管性哮喘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重症哮喘的处理:控制哮喘:1.氧疗及辅助通气2.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或抗胆碱药物等3.氨茶碱[静注或静滴]或沙丁胺醇,加用口服白三烯拮抗剂4.糖皮质激素[静滴琥珀氢化可的松]一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