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汤加羌活而成。升陷汤由黄茂、柴胡、桔梗、知母、升麻组成,具有升提胸中阳气之功,原方云“升陷汤,以黄蔑为主者,因黄茂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惟其气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揖,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至其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所以培气之本也,或更加黄肉,所以防气之涣也。”再加张仲景桂枝甘草汤温阳复脉,两方和用,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温阳复脉之功。酌加羌活以助升发胸中阳气。本方药味虽少,力专而效宏,临症之时每收良效,且无毒副作用。参考文献:〔1〕马爱群,胡大一心血管病学「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3一185.【幻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2一73.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王永霞,原双兴,朱明军(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摘要:心律失常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心悸、怔忡、眩晕、虚劳、厥证等范畴。临床中广泛应用抗心律失常药,但其疗效并不乐观,中医从整体观、辨证论治着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桂枝甘草汤大量的临床要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有效性。关键词:桂枝甘草汤心律失常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综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频率、节律、传导及起源部位的异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眩晕、虚劳、厥证等范畴。其轻者对健康无害,重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引起碎死,危及生命。中医学对心律失常有独到认识及丰窗的诊疗经验,临床通过辨证施治己经对其有了很好疗效。桂枝廿草汤是仲景益z乙温阳治疗心悸的基础方,桂枝甘草汤具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己有很多报道和研究。1.病囚病机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疲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如《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所言:“人之所土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虚,神气小守,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索问·举痛论》所说:“惊则心尤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济生方·惊悸论治》指出‘,凉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素问·痹论》指出:“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小通,烦则心下鼓。”洁代吴澄《不居集·怔忡惊悸健忘善怒恐不眠》所谓,’J心者,身之土,神之舍也。心血不足,多为痰火扰动。”其病机不外于zL血阴阳万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有虚实两力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_淤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如工永霞【”等认为病机土要是由于阴血虚弱,阳气无力推动血脉运行,还常兼夹气滞、血疲、寒凝、痰浊等。1532.桂枝甘草汤2.1方义分析桂枝甘草汤为温补心阳的基础方,出自汉张仲景的《伤寒论》的第64条’2,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柯琴曰:’汗出多,则心液虚,中气馁,故悸。叉手自冒,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依,如此不堪之状,望之而知其虚矣。桂枝本营分药,得甘草,则补中气而养血,从甘也。故此方以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阳气生心液。甘温相得,斯气血和而悸自平。”后世医家释义为:发汗过多损伤心阳、心阳虚,其人常以双手按其心胸以安心悸,故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减海洋【,’等认为“心下悸”非心阳不足所致心慌心跳,同时桂枝甘草汤非仅仅补益心阳。现代临床多以本方为基础治疗,’)合悸”等相关病症。2.2现代对桂枝甘草汤的研究桂枝甘草汤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代医家也对其做实验机理的研究。如赵国伟‘4’的研究表明桂枝甘草汤及其提取物水组分、30醇组分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且可提高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八TP酶活性和NO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李冀‘5,等研究说明桂枝甘草汤及其有效组分可能是通过提高ATP酶的活性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以及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以及增加NO的含量发挥NO的保护心肌的作用,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