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自己的花销占多少。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自己父母挣钱的不易,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收入,体谅父母,不增强父母不必要负担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自己的花销占多少。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教学难点以俭为荣,激发学生感激父母,体谅父母不增加父母不必要负担的情感。教学准备学生调查一下家庭的收入来源,帮妈妈算一算每日家庭支出情况。教师录音《以俭为荣》的故事。搜集一些勤俭节约的格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我来说说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用钱,我们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家里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有有多少呢?2.学生交流。小结:虽然每个家庭的收入状况不太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家里的收入都是靠父母的辛劳付出,他们的劳动收入是家里的消费来源!(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调查交流家里经济来源及其收入状况,引导学生关心自己家庭经济状况,体会到是父母的辛劳保障了自己的生活。所以孩子在交流汇报时,要引导孩子说说父母、家人工作的状况,体会其辛劳)活动二我来算算1.我们家的钱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调查。现在我们就以5月份为例,看看我们都有哪些家庭支出。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发布5月份自己家里的收入的主要用途。老师帮忙整理主要支出的类别,如饮食、娱乐、交通等。师小结:看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需要用钱啊!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分析,让孩子对自己家庭经济状况有一定了解,关注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钱。】4.实践活动:同学们现在我们做一道减法题,针对我们所了解到的月收入,月开支,看看5月家里还剩多少钱。5.学生交流,同时就结果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父母的收入确实有限的,我们的消费必须有节制。一个家要量入为出,才能正常运转。】6.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份资料(出示某位同学的5月份支出。)看看在这个月中,哪些东西可不买,哪些非买不可。7.同学们交流。总结:一般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必需品,非买不可,零食、玩具可买可不买。8.教师要抓住可不买的一个东西(例如某个玩具),采访这个同学,引导学生回顾消费的经历。其他同学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结:从这些东西中我们感受到父母尽管经济能力有限,对我们的爱却是全心全意的,总是尽量满足我们的心愿。【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旨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家庭生活支出中,有些开支可以削减,有的是不能削减的。通过回顾自己的消费经历,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难处,不盲目消费】活动三观点对对碰1.CAI出示事例:我们班有同学经常对父母说:“别人有的,我也要。”究竟该不该要呢?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家长和我们一起来议一议这个话题。2.学生和家长就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几个观点:别人有的,我也很想要。好东西那么多,不能想要都要。别人有的东西我没有,那多丢脸啊!我要的东西又不是很贵,爸爸妈妈应该能满足我。父母的观点:就一个孩子,别人有他没有心理也过意不去,能买就买。孩子的需求总是不停变化的,这样很容易惯坏孩子。家里并不富裕,买了还是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3.孩子们,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4.小结:我们通过坦率的交流,了解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全心全意的,他们也总是在尽量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在也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不攀比,合理消费。活动四故事明理1.讲故事《以俭为荣》。2.听了这个故事,你欣赏鲁国宰相季文子吗?为什么?小结:看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也想送你们一句格言。出示勤俭节约的格言节约——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让这传统的美德伴随我们成长!【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教育学生以俭为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