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选矿设备中重选矿物质的不同密度粒群沿垂向的分层1粒群在上升水流中的分层规律2.非均匀粒群在上升水流中的悬浮分层均匀粒群的干涉沉降规律是研究非均匀粒群在上升水流中悬浮分层理论的基础。在选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多是性质不同的矿粒,同时悬浮或同时沉降的干涉沉降现象。关于这些粒群同时沉降的干涉沉降现象,目前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因此,本节中只讨论非均匀粒群在上升水流作用下的悬浮分层问题。利亚申柯在实验室研究了性质不同的粒群在上升水流作用下的悬浮现象。实验研究表明,在任何速度的上升水流的作用下,只要上升水速不把物料冲走,粒群就在上升水流作用下发生分层现象。(1)对于密度相同而粒度不同的粒群,分层结果是细矿粒集中在上层,粗矿粒集中在下层,(2)对于粒度相同而密度不同的粒群,分层结果是密度低的矿粒集中在上层,密度高的矿粒集中在下层,(3)对于密度不同(P2〉PI),而粒度比值小于自由沉降等降比(dvl/‘Ⅶ〈eo)的物料,密度低的矿粒集中在上层,密度高的矿粒集中在下层.(4)对于密度不同(P2〉p1),而粒度比值等于或大于自由沉降等降比(‘/‘≥eo)ⅥⅦ的物料,当上升水速较小时,分层结果仍是密度低的矿粒处在上层,密度高的矿粒处于下层(这符合重选的要求,见图2-10(d)、图2-11(a));当上升水速增大到一定值之后,分层现象消失,两粒群形成混合悬浮体(图2-11(b));上升水速继续加大,分层现象又复出现;不过这时是密度低的矿粒集中在下层,而密度高的矿粒反而集中到上层(见图2-11(c))。也就是说,对于这种粒群,只有当上升水速不大于某一临界流速uo时,正常分层才有可能;大于临界水速时,正常的分层现象将遭到破坏。2粒群在上升水流中的悬浮分层学说及临界速度我国学者在研究非均匀粒群于上升水流中的分层规律时,证明非均匀粒群在上升水流中分层主要是受水动力学的支配,是按照各自的干涉沉降速度迸行分层的。但是,对于粒群的粒度比等于或大于自由沉降等降比时,粒群将按重介作用分层.在上升水速较小时,可以依靠高密度细粒悬浮体对低密度粗粒的重介作用,使低密度矿粒进入悬浮体的上部J卩在上升水流中轻矿粒将按照其本身的密度与重矿物悬浮体的密度差发生分层。这种分层原理称为重介分层学说。3干涉沉降的分级原理及干涉沉降等降比A干涉沉降分级原理如前所述,若将密度相同而粒度不同的粒群置于同一上升介质流中悬浮,则将通过形成不同的松散度,达到每个粒级的干涉沉降速度与上升介质流速相等。分层结果是细矿粒集中在上层,粗矿粒集中在下层。下面再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设粒群中最大颗粒粒度为凶,稍小的为d2,自由沉降末速分别为1101、u02。磕此以下还有一系列粒度递减的颗粒。粒群最初呈混杂状态堆积在悬浮玻璃管的筛网上面,如图2-12(a)所示。缓慢地从底部给入上升介质,当介质流速达到最细颗粒的,最小干涉沉降速度时,位于上层的最小颗粒开始浮动;而下部的小颗粒受粗颗粒的压制仍不能活动。及至上升介质流速达到最大颗粒的最小悬浮速度.如果从上部玻璃管口连续地给入粒度不均匀的粒群,下部撤掉筛网对粒群的支持,并保持一定的上升介质流速,粗粒级因向下扩展容积浓度减小,它的干涉沉降速度便超过了上升介质流速,于是从下面排出;而细粒级的干涉沉降速度,因不断补加给料而小于上升介质流速J刂向上运动由管口溢出。这便是干涉沉降的分级原理。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B干涉沉降等降比将一组粒度不同、密度不同的宽级别粒群置于上升介质流中悬浮,在流速稳定后,在管中形成了松散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悬浮柱,如圈2-13所示。在下部可获得纯净的重矿物粗颗粒层,在上部则为纯净的轻矿物细颗粒层,中间段相当高的范围内是混杂层。如将各窄层中处于混杂状态的轻重颗粒视为等降颗粒,则对应的轻矿物与重矿物的粒度比即可称作干涉沉降等降比,2.2.2粗粒在细粒悬浮体中的沉降规律目前,重介质选矿是重选中分选效率最高的工艺方法。近年来,随着重介质选矿中一些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所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