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VIP免费

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_第1页
1/5
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_第2页
2/5
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_第3页
3/5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005年1月第21卷第1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Jan.,2005Vol.21No.1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王军(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提要:间接回指是由先行项和回指项之间的间接指称关系构成的,而回指项又是启动回指释义的关键,对其进行形式描写和对比,探究其在汉英间接回指结构中的异同,可为语用认知方面的解释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间接回指;回指释义;有定性;翻译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31(2005)01-0108-05APrimaryContrastiveStudyoftheFormsofChinese2EnglishIndirectAnaphoraWANGJunAbstract:Indirectanaphoraiscomposedoftheindirectreferringrelationbetweenantecedentandanaphora.Inthisrela2tion,anaphoraisthekeyfactorthatinitiatesthereferentassignment.ThedescriptionandcomparisonofthedifferentformsofanaphorainbothChineseandEnglisharethefirststeptowardsamorecomprehensiveandfundamentalpragmatic2cogni2tiveinterpretationofthisphenomena.Keywords:indirectanaphora;anaphoraresolution;definiteness;translation11引言直接回指(directanaphora)即通常所说的回指(anaphora)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以来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然而间接回指(indirectanaphora)的研究却相对比较冷落,这恐怕主要是因为语言学界长期以来重形式语义,轻语用认知的传统所致。随着语用认知研究在学术领域地位的提升,人们正开始慢慢注意间接回指研究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国外著名的语用学杂志JournalofPragmatics在1999年第31期推出专刊,介绍间接回指[文中统称“联想回指”(associativeanaphora)]的最新研究成果。而比较有影响的论文集和专著主要有VanHoek(1999)和Masui(2000)等,数量相对较少。在国内,收录在《廖秋忠文集》(1992:30-44)中的《篇章中的框—棂关系与所指的确定》一文称得上是汉语间接回指研究的一篇开创性文章,但略显遗憾的是该文的研究范围已超出了间接回指的范畴。此外,陈平(1987:81-92)也曾提到间接回指现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提到汉语中代词也可充当间接回指项的问题。其他的相关散论可见何自然(2000,2001)、刘礼进(2001)、王军(2003a,b,c)等。总的来看,虽然以英语为目标语的研究尚待深入,但对汉语的研究更须加强。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汉英间接回指现象进行初步的对比,借以唤起更多同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间接回指的形式对比应包括回指项的对比、先行项的对比以及回指项与先行项之间篇章距离的对比,限于篇幅,本文仅进行汉英回指项的形式对比。这是三类形式对比中最为重要的一项。21间接回指的界定在英语中,间接回指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称形式或篇章语义衔接手段而得到人们重视的。无论是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还是人工智能等学科和领域都对其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尽管如此,人们对间接回指的界定仍未取得一致。这典型地表现在人们有时使用不同的术语指代同一种现象,有时又使用同一个术语指代并不完全相同的现象。例(1)是一个典型的间接回指实例:(1)Theycameintoarestaurant.ThewaiterwasfromBangkok.有定名词短语“Thewaiter”在前述话语中并没有一个明示的同指先行项,但其指称的概念却与某个先行成分(arestaurant)在大脑中激活的心理表征存在着常规性关联(RESTAURANT→WAITER),这种关联的建立过程就是间接回指释义的内部机制。Clark(1977)、Clark&Haviland(1977)和Mas2801©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tui(1993,2000)等称这种现象为“桥接”(bridg2ing),Erku&Gundel(1987)称其为“间接回指”,Charolles(1999)、Kleiber(1999)和Hawkins(1978)等称之为“联想回指”(associativeanaphora),而Huang(2000)使用的术语是“跨指称式回指”(cross2referenceanaphora)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即便是术语使用相同,各人对该概念的界定仍会存在差异。例如,在Mastui所使用的概念(bridging)中,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