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解1、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2、压疮: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持续缺血、缺氧所致的继发性皮肤损害叫做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3、颈静脉怒张:若病人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4、胸骨角:是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向前突出的部分,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数,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5、肩胛下角:肩胛骨最下端。是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6、第7颈椎棘突:被检查者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棘突,是识别计数胸椎的标志。7、锁骨中线:是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8、肩胛线: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9、三凹征: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病人因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10、胆囊压痛点:位于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胆囊病变的标志。11.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12、腹膜刺激征:腹膜炎病人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并存,称腹膜刺激征。13、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时,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已充血的右心房不能接受回心血液而使颈静脉压上升,表现为颈静脉怒张更明显。14、胆囊触痛:吸气过程中,有炎症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称为胆囊触痛。15、Murphy阳征:在吸气过程中,有炎症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或因剧烈疼痛而中止吸气。二、选择、名解、填空及大题(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资料2、主诉:病人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病人最主要的痛苦、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的时间。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以主诉为中心,记述病人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4、既往史5、系统回顾6、个人史7、婚姻史8、月经史9、生育史10、家族史11、心理社会状况(二)发热1、正常体温范围36~37℃2、病因(1)感染性发热:主要原因,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a、无菌坏死物质吸收:内出血、手术b、免疫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c、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甲亢d、皮肤散热障碍:广泛性皮炎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中暑、脑出血f、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功能性低热,包括夏季低热、女性月经前或妊娠期、感染后发热等3、发热的临床分级(以口温为标准)(1)、低热:37.3℃~38℃(2)、中等度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4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畏寒(2)、高热期:产热≈散热,皮肤血管扩张,皮肤潮红、灼热(3)、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出汗、皮肤潮红5、热型: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各种热型:(1)、稽留热:1)特点:39℃~40℃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24h波动<1℃。2)临床意义:伤寒、大叶性肺炎。(2)、弛张热:1)特点:39℃以上,24h波动>2℃,但在正常水平以上。2)临床意义:败血症、化脓性感染。(3)、间歇热:1)特点:体温骤然升高,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到正常水平。高热与无热交替反复发生。2)临床意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1)特点: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骤降至正常水平。2)临床意义:霍奇金病。(5)、波状热:1)特点:渐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渐升,反复发生2)临床意义:布氏杆菌病。(6)、不规则热:1)特点:无规律2)临床意义:结核病、支气管肺炎(三)水肿1、全身性水肿(1)心源性水肿:病因:右心衰竭特点:首见于下垂部位,重者见全身性水肿合并胸水和腹水(2)肾源性水肿病因:各型肾炎和肾病特点:晨起眼睑与面部水肿,以后可发展为全身水肿(3)肝源性水肿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特点:首见于踝部→向上蔓延,多见腹水(4)营养不良性水肿病因:营养不良-进↓出↑特点:自足部→全身,伴消瘦、体重减轻(5)其他:a、粘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下肢胫前明显b、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经前7-14天出现眼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