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际经济学第五讲VIP免费

国际经济学第五讲_第1页
1/4
国际经济学第五讲_第2页
2/4
国际经济学第五讲_第3页
3/4
第五讲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一、生产要素的增长偏向出口要素的增长(第2条)偏向进口要素的增长(第3条)中性增长(第1条)随时间变化的劳动与资本禀赋的增长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外移的形状和程度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增长比率。平衡增长:二者增长比率相同,生产可能性曲线将按两要素的增长比率同时向两个方向外移。如果仅是劳动增长,由于劳动投入于两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资本,故两种产品量均会增加。然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加将快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增加。当劳动与资本以相同比率增长时,两种商品的规模报酬不变,生产效率及劳动与资本的回报率在增长前后都不变。如仅劳动增长,则资本/劳动比率及劳动的生产效率、劳动的回报率、平均每单位劳动的收入都将下降。如果仅资本增长。资本/劳动的比率及劳动的生产效率、回报率、平均收入都将上升。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把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化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最常见)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效率同比例增加,因而发生中性技术进步后,资本/劳动的相对要素价格(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劳动与资本的替代。生产原有的产量现在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生产中的资本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劳动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原有的产量现在可使用较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但资本/劳动比率上升了。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原有产量现在只需较少的劳动和资本,但资本/劳动比率下降了。在缺乏贸易的情况下,所有类型的技术进步都会增加国家福利,其原因在于有了较高水平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和消费的中性增长带来贸易的同比例增长。在中性生产和产生贸易消费量的条件下,贸易量会比生产增长的比例更高。在中性生产和反贸易消费的条件下,贸易量会比生产量增长的比例要低。无论贸易量如何,代表性公民的福利也会在劳动和人口不变,贸易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长。只有在可出口商品生产中的中性技术进步是产生贸易的。在两种商品生产中,中性技术发生不同速度的变化,会引起贸易量的升或降,但福利却总是增加的。通常非中性的技术进步的情况也是如此。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会增加或降低贸易量,但总是会增加小国的社会福利。三、雷布津斯基定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另一产品的产量下降。小国:国内市场价格改变不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小国情况下,偏向出口要素的增长会导致出口产品产量上升,进口产品产量下降,贸易量上升,国民福利上升。偏向出口要素的增长:总体福利上升,人均福利变动不确定小国情况下,偏向进口要素的增长会导致进口产品的产量上升,出口产品的产量下降,贸易量缩减,国民福利上升。偏向进口要素的增长:荷兰病现象,非工业化趋势雷布津斯基定理:假定商品价格不变,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同时另一种商品的产量则减少。为使两种商品价格之比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和利率必须是常量,但是在生产两种商品时,只有资本/劳动比率保持不变时工资率和利率才能不变。这种情况发生及吸收所有新增加劳动的条件是减少使用资本/劳动比率过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并将减少的资本和新增加的劳动用到资本/劳动比率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产生贸易: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一国可出口商品的增长速度高于可进口商品的增长速度,则增长会带来贸易规模的扩大。如果相反则称为反贸易或中性贸易。中性贸易条件下产量扩张会带来贸易的同比例扩张。生产和消费可以说产生贸易的,反贸易的,或中性的。对于一国来说,如果它使可出口商品增加比例大于可进口商品增加比例,则是产生贸易的生产。对于消费来说,如果可进口商品消费增加的比例超过可出口商品增加的比例,则是产生贸易的消费。贸易量的实际增长过程取决于这些生产和消费影响的纯效应。若生产和消费都是产生贸易的,贸易量的扩大要比产量扩大得快;若生产和消费都是反贸易的,则贸易量的扩大慢于产量的扩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际经济学第五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