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昆虫气味受体及其介导的嗅觉信号转导途径VIP免费

昆虫气味受体及其介导的嗅觉信号转导途径_第1页
1/5
昆虫气味受体及其介导的嗅觉信号转导途径_第2页
2/5
昆虫气味受体及其介导的嗅觉信号转导途径_第3页
3/5
中吲寄生虫学与寄l牛虫病杂志2011年4闷第29卷第2期ChinJPa,’asitolParasitDisApr.2011.Vo1.29,No.2·147·l迁章编号:10007423(20¨)一02—0l47—05昆虫气味受体及其介导的嗅觉信号转导途径俞明明.徐文岳【综述】【提要】减少媒介昆虫的叮咬是控制虫媒病的蘑要手段。然而,传统防制手段的弊端已逐渐暴露.因此,研制新型防制方法迫往眉睫昆虫寻找宿主和吸血等行为在很大程度卜是由其嗅觉系统控制的,因此.通过干扰昆虫嗅觉系统进仃防制成为新的虫媒痫控制手段在昆虫通过嗅觉系统感受环境巾众多气味分子的过程中,昆虫气味受体的作用尤为重要一l本文就昆虫气味受体及其介导的嗅觉信号转导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关键词】虫媒病;气味受体;嗅觉信号转导;昆虫驱避荆”图分类};:R384文献标识码:AInsectOdorantReceptorsandtheirOlfactory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YUMingruing.XUWen—yue:(1StudentBrigade,The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2DepartmentofPathogenicBiology,The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Abstract】Pl’ore(tinnagainstinsectbitesisoneofthemainstrategiesinprevenlionandcontrolofthevector-1)('H1ediseases.}10~,',evel’.duetotheobviousshort,_omingsoftraditionalcontrolmethods.itislle(:essar}todevelopnewcnntlotnlcasui’eMostinsectsre1.yontheirolfa(torxsystemsrhostandmatelocation.Interferingwithinsectolfactorysvs[emsis1)(‘rimingah『)ll’eseal’chareainthecontr’olof、ectol‘bornediseases.Asodorantreceptorspla)amajorroleinI)ceptionotodoranlnmlecules})insectolfa(l0r、syslem.thispapersummarizestherecentprogressf)ninsectodorantr(’eptorsandtheirolfa(‘tnQsignaltransdu(lion.【Keywords】Vector—bornedisease;Odorantreceptor;Olfactorysignaltransduction;Insectrepellent昆虫传播疟疾、登革热、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和森林脑炎等多种虫媒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控制虫媒病的重要手段是对媒介昆虫进行防制传统的防制手段主要是采用化学杀虫剂来杀灭昆虫,不但效果不佳,而且导致昆虫耐药性增强、环境受到污染和牛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昆虫驱避剂(insectrepellent)是植物源或人]二合成的具有驱避昆虫作用的活性化学物质.具有毒性低、见效快和无污染等优点,逐渐受到青睐、昆虫驱避剂主要通过干扰昆虫嗅觉系统以达到驱赶昆虫、防止昆虫叮咬吸血和阻断疾病传播的目的:闲此,昆虫嗅觉系统的研究是研制新型昆虫驱避剂的前提下¨基础在昆虫整个嗅觉反应过程l十l,昆虫气味受体(odorantreceptors,ORs)起着识刖气味分子,并向下游传递嗅觉信号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昆虫气味受体及其介导的嗅觉信号转导等方面fl'3,~3t:究进展进行综述作者单位:l第军医大学学员旅,重庆400038:2第i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酃病原q物学教研室.重庆400038通讯作者.E-mail:Kill5enyut@gmail.COnl1昆虫气昧受体1.1昆虫气味受体的类型及其结构环境中各种气味分子通过昆虫嗅觉器官——触角和下颌须表面所被覆的感觉毛表皮上的小孔隙进入感觉毛腔.进而在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proteins,OBPs)j的帮助下与昆虫嗅觉感觉神经冗(olfactorysensoryneu—tons,OSNs)树突膜表面的气味受体结合,启动嗅觉信号转导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昆虫气味受体主要有7次跨膜受体和谷氯酸受体两种类型:1.1.17次跨膜受体Benton等在研究果蝇共受体Or83b的结构与功能时意外发现,昆虫气味受体虽然具有典型的7次跨膜结构,但它所呈现的膜拓扑学结构与哺乳动物气味受体截然相反。即昆虫气味受体蛋白的N末端在胞内,C末端在胞外。抗体标记实验表明,果蝇中至少有两种气味受体的膜结合结构不同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即其N末端位于细胞膜内。C末端在细胞膜外.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Markovmode1)进行计算机模型分析,以及N糖基化位点分析均得出相同结果。s.存冈比亚按蚊中进行的中围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年4月第29卷第2期ChinJParasitolPara...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昆虫气味受体及其介导的嗅觉信号转导途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