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上好课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到之处是,为了未来而工作。”他常说:教师是最人道的职业,因为教师是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人打交道的。每个人从儿童时期开始,知识领域的开拓,文明习惯的养成,以至个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教师都起着主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的作用他特别强调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作用。认为只有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任课教师。教育与教学必须是和谐一致的。教师应当用自己的思想和人品去使知识发挥威力,使学生感到教师在召唤他们。他说:“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想要比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知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成了推动他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个主要刺激因素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知识的明灯,因而也成为教育者。”总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德与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断言:“儿童的心变成什么样子,变成鲜花还是枯树皮,取决于教师。”他强调:教师的个性、思想财富和对生活真理的信念,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决定着青年人的道德面貌、行为举动和善恶态度。那么,教师应具备那些素养,才够得上一个好教师呢?1、有崇高的生活目的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言行一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激发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得到表现。……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那样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着他们上进的愿望。……这些天才的素质,只有在每一个学生遇到教师有这样的‘活命水’来浇灌的时候,才能蓬勃生长,否则就会干枯和衰败。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对祖国的忠诚要靠真正的为祖国服务来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推动学生追求高尚美德的力量,是教师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是教师在生活目的和准则上的表率作用。教师的生活目的和生活准则,能使儿童,特别使青少年为之倾倒和激动。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他特别强调教师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说:教师的威信通过言行一致确立起来,才能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2、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他把“爱孩子”当作教师最重要得到的感情修养,认为这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是教育艺术的基础。热爱孩子,意味着一个人有跟孩子交往的精神需要,它能充实自己的生活,找到生活的乐趣。他建议:如果有人没有这种精神需要,长期培养不出与孩子交往的感情。那就最好不要选择教师职业;还意味着一个人是受教师的崇高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和美满幸福的人)的驱使。他说: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成为儿童幸福的创造者,成为儿童心灵的医治者和治愈着,就是使人的内心不造成痛苦和不幸。……他把“全面发展”跟孩子的“幸福”统一起来。这对于教师是一个启示:如果能把培养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给孩子带来幸福这件事放在首位,自然会热爱孩子。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种教育手段,能在孩子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热爱与关怀孩子,离不开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教育好,都能成为好人。3、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渊博的知识,熟悉和钻研自己学科领域内最复杂的“前沿学科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知识——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一。这一种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技巧。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知识的结果。他的知识要如此深刻,以至于他的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他说:“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热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