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波尔卡》黄娟教材分析:“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圆圈舞。《铁匠波尔卡》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管弦乐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由奥地利著名音乐家约瑟夫.施特劳斯创作。全曲分为ABA三部分,旋律轻快流畅、诙谐活泼,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借助“叮当”的打击声,配以轻快活泼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铁匠的劳动场景。教学目标:1、喜欢聆听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培养孩子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2、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聆听过程中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能听辨乐曲主题旋律的特点和变化,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3、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孩子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形式参与《铁匠波尔卡》的听赏以及表现活动。教学难点:在《铁匠波尔卡》的听赏活动中,熟悉乐曲的主旋律,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教学过程:一、节奏游戏“听听拍拍”。1、听听拍拍。1)师:孩子们,见到你们非常高兴。今天老师想跟大家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出示节奏:2/4OO|OO|OO|OO||师:大家看,老师这有一条很特别的节奏。你能看出它有什么特点吗?师:休止符表示没有声音,那我们就用摆头来表示。2)乐曲中的节奏片段师:现在我们开始游戏啦!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敏,能把听到的节奏拍出来。节奏一:2/4OO|OX|OO|OX|OX|OX|XX|XX||节奏二:2/4XO|XO|XXXX|XO||2、听音乐找节奏。师:老师这里现在就有一段旋律,我们刚才演奏的节奏就藏在里面了。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1)播放乐曲的旋律片段,生聆听。2)播放乐曲的旋律片段,生随乐拍击节奏。【设计意图】:通过节奏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游戏中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建立学生对速度以及节拍的感受。在聆听模仿的过程中,熟悉《铁匠波尔卡》乐曲中节奏片段,为后面的欣赏打下伏笔。二、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1、整体感受音乐。师:孩子们,老师今天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又有意思的音乐。在音乐中就有我们刚才听过的旋律和演奏过的节奏。赶紧去欣赏吧!同时,老师还想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音乐里你都听到了什么?【聆听全曲】2、聆听与表现主题。1)学唱主旋律。师:你们开心的时候想干什么?那你们能把开心的心情唱出来吗?1=D2/43131|433215|322765|211|....叮当叮当唱呀唱起歌来叮当叮当真快乐3131|433215|32323#4|655||.叮当叮当唱呀唱起歌来叮当叮当真快乐学生随琴唱主旋律。2)感受并表现主旋律力度和情绪。师:孩子们,能不能在下面的音乐中找一找我们演唱的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时音乐的强弱发生什么变化。【播放音乐片段(第三乐段)】学生聆听并说出主旋律在这段音乐中出现了2次及强弱的变化。师:音乐的不同力度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情绪。3)表现乐曲第三部分。师:孩子们,能不能跟随活泼欢快的音乐,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将乐曲表现出来。当出现我们熟悉的节奏时,可以把它拍出来。当音乐进行到我们演唱过的旋律的时候,我们就跟着音乐唱一唱,请注意表现出力度的强弱对比以及乐曲的不同情绪变化。【播放音乐片段(第三段)】学生随音乐表现。【设计意图】:通过为主旋律加上歌词,让学生很容易记住主旋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并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乐曲中主旋律的情绪。3、感受乐曲的结构。师:刚才我们所表现的,是整首乐曲的其中一部分。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完整地聆听音乐,一边听一边和我一起用线条把乐曲表现出来,好吗?【播放全曲】学生聆听全曲,随教师用线条和图形感受乐曲。学生看图谱,说出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师:乐曲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并且第一部分跟第三部分是相同的。这样的三个部分加上引子和尾声就构成了完整的乐曲。师:了解了乐曲的结构,现在你们有信心表现出整首乐曲吗?【设计意图】:通过用线条、图形表现音乐,让学生更容易地感知、了解音乐的结构,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表现音乐。4、用多种形式随乐完整表现乐曲。【播放全曲】学生用歌声、节奏、肢体律动表现全曲。(教师指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歌声、节奏、肢体律动等方式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