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不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人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如: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4.在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直述句改转述句的类型:•(一)从转述的那个人或者向谁转述上来分析有大致2种情况•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就把这东西送给你。”•改为: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那东西送给夜莺。(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4、没有代词的情况•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练习题:•1.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4.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5.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6.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7.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8.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9.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10.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1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12.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13.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14.他惊讶地说:“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