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长征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应用仁怀市育人中学王圻伟新课改要求整合和拓展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具体要求。仁怀长征文化资源是课程资源之一。为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仁怀市长征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改目标,我们向贵州省教育厅申报了《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应用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和分析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与途径。一、仁怀市长征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争取战略主动,实现北上转移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仁怀是红军四渡赤水的重要战场,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转战时间较长的县之一。在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红军在仁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仁怀长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堪称红色仁怀。其中鲁班红军烈士公墓、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等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现在的青少年,他们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独生子女较多,家庭条件较好,缺乏劳动锻炼,从小没有流过汗、吃过苦、受过累,根本不可能深刻认识发生在七十多年前这场生死决择,举世震惊,对中国革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事件。他们是从影视作品、连环画、课本中的长征故事、歌曲等去感知那场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随着时间的流失,早将它在眷恋中忘怀。仁怀市长征文化资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统编教材的补充。在教学中,当我们重温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唱一唱“高原寒,炊断粮”的长征组歌,讲一讲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看一看反映长征题材的影视,特别是通过红军三渡赤水在仁怀的英雄事迹的了解、感知,了解家乡人民在长征时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增强自豪感。学生只有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学生学习长征史,不仅可以很好地了解故乡的历史情况,了解昨天以更好地认识今天,积极地投身到本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而且还可以由近及远,通过长征史的学习更好地学习,掌握祖国的历史,受到更加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让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久违的眷恋,来一次心灵的洗涤,使他们感恩于现在,感恩于离我们己远去的一代英烈,眷恋红军战士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理想与信仰高于一切的奋斗献身精神,这种学生内心的震动,情感的升华,正是历史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仁怀长征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二、长征文化资源在教学的有效途径1、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中学历史教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历史课件,巧妙地将仁怀长征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中,这是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最主要途径。2、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仁怀红色胜迹,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历史1资料,然后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如组织学生到鲁班烈士陵园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把学生分为鲁班场战斗前的情况组、鲁班场战斗情况介绍组、红军在鲁班场与当地民众的关系介绍组、鲁班场战斗对红军三渡赤水及长征的影响这四大组,分组收集资料,参观完后,要求学生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身边的历史”,并进行评比,评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3、组织学生观看长征历史题材的影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学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指导学生观看电影《四渡赤水》。这部电影内容梗概: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三万红军,在赤水河畔与堵截的川军相遇。激战后,战局对红军不利。毛泽东即与周恩来和刘伯承分析形势,决定渡过赤水河甩开敌人。为轻装前进,毛泽东下令将笨重的武器沉入河中。瑞金团战士高翔和战友们,机智地抢占渡口浮桥和对岸小镇,为大部队打通道路,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渡过赤水河。红军西进到达云南,在扎西地区宿营。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调集了中央军及川、湘、黔、滇四省军阀部队包围扎西。险恶的形势没有吓倒红军,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