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诺曼底说课稿VIP免费

诺曼底说课稿_第1页
1/3
诺曼底说课稿_第2页
2/3
诺曼底说课稿_第3页
3/3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白银区第一小学赵春霞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这是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重点段落、句子,尤其是具体表现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句段,感悟船长崇高的精神品质。本课的写作训练点之一是:场景描写。因此,在设计这一课时,我本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紧紧遵循我校倡导的“学导达”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及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我决定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感悟,互助探究”的教法,并通过重点段落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感悟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精神和人性美。据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流程:流程一、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在刚开课时,我会设置一个悬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通过有疑而问,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学好本课铺垫情绪。流程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检查学生们的“先学”情况。学单上有对本课生字的考察,有对作者的了解,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各学习小组的汇报,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然后,我给予指导,解决问题。继而,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本课课文的学习中。本课的学单如下:1.小组内检查学单第1题:生字、词语的掌握:安普敦弥漫船桅瞬间窟窿湍急蓦地屹立肇祸主宰推搡猝然2.教师全班指导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秩”与“薄”。3.检测学单第2题,对作者的了解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4.检测学单3,用简短的话概括:这篇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方法指点:如果是一两句话概括,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流程三、质疑探究、感悟形象在这个突破本课重难点的环节:首先,我会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1次,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脉络。其次,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并归纳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三个问题:(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2)船长当时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3)文章中有两个“谜”,请大家共同揭开谜底。谜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谜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然后,各小组开始进行互助探究。这时我会在各组间巡视,发现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症结所在进行启发,让他们的思路快速的回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处。等到各学习小组展示交流时,我在学生汇报第一个探究问题时,当学生提到是因当时慌乱的场面:“可怕的震荡令船上的人惊恐万状,求生的欲望让所有人像疯了似的,一片混乱”我会顺势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场面描写有益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然后,我会及时发问:这样的后果怎样?学生思考得知: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来。在学生汇报第二个探究题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从哈尔威船长简短有力的语言中,你能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三点:①指挥有方沉着冷静、;②忠于职守,责任感;③保护弱小的做人原则④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接着,我让各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体味语句的简洁。朗读形式可采用各组竞赛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诺曼底说课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