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几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认识到,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从单纯的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基本技术与技能开始的,而是从情感开始,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入手的。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但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又怎样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呢?本文试作以下探讨。一、热爱学生,唤起兴趣(一)热爱学生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工作充满信心。(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备课、上课、改作、辅导等认真负责,工作兢兢业业,治学勤奋严谨,处处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不歧视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且还能够从老师的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榜样,就能够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从而密切师生的感情,唤起对学习某门学科的兴趣反之,如果一个学科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工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工作马虎应付,对学生老是责备基础差、脑瓜子笨、朽木不可雕,那么,师生间的感情就不可能融洽,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什么兴趣,甚至还会失去信心,更严重的还会厌恶你这门学科,一到上这门课时就感到头痛,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二、对体育兴趣的培养(一)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课堂教学组织又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信息差的原则。信息差是指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那么师生之间的信息差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1越大。因此,我在体育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信息差的原则,通过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加强有意注意。然后逐步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习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另一个是寓教于乐的原则。体育教学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最重要的是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应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让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既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了“放羊”,又能让学生多得“自由”,学生由于有了主动探索练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课堂气氛就会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也使其“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二)科学运用“无错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创设平等和谐与相对宽松的环境。在教学中,要尊重、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承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体育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是正常的。这时不要急于对学生作出评价,而是重在帮助学习弄清存在的问题原因,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有的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动作不符合要求,我采取表扬旁边一个动作正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就会引导动作不正确的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动作。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自尊心很强,对他们的教育,我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这样才有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教材要有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2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如爬山、游泳、滑冰溜、打拳、做操、越野跑游戏等,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摸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