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囚绿记》教学设计《囚绿记》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化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囚绿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囚绿记》教学设计1第1页共176页《囚绿记》是人教版中学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单元导读指出所选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索。这些作品……引领我们领会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必修二的“表达沟通”部分设计了《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的内容,并在其“话题探讨”中指出“人类对于自然,也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着自然的依靠,不仅要从自然中获得物质的满意,还要从中得到精神的安慰”,“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兄弟。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的某种联系,经常会产生肯定的感悟和联想”。继尔,又在“写法借鉴”中指出“景物因人的主观色调而第2页共176页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这跟观景人的修养、心境和审美情趣有关”。综合上述因素,结合学生和课文的实际状况,本设计将《囚绿记》定位为:《囚绿记》是一篇美丽的写景抒情散文,全文以“囚绿”为核心“事务”,以“我”与常春藤的关系为主要线索,“讲解并描述了‘我’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验,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人教版配套教参语),从而在特定条件下形象揭示了从属于社会的“人性”与从属于自然界的“物性”所具有和呈现出的特定关系和状第3页共176页态,呈现了人性的真实和困难,表现了人性的迷失与回来。原则:紧扣文本,以物揆情,以事度理。方法:问题引领,梯次设问,分层推动;自读为主,点拨相辅。1、学习紧扣文章的详细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探究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方法;2、学习写景状物散文中常见的借物抒情(本文中没有所谓“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第4页共176页“教学目标”之第1项。对文章主旨的把握。1课时。一、供应预习材料和问题1、作者生平、创作及被评价状况。2、设问:①本文核心“事务”是什么?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段?③作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有没有改变?假如和所写的“事务”联系起来,请试着用一组词把这种改变的内容概括或形容第5页共176页一下。④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二、布置预习任务1、通读课文至少3遍,第1遍借助工具书查录自己不会、不熟的生字词,疏通语句;其次遍有声朗读,进一步熟识课文内容;第三遍带着设问问题朗读,思索并尝试解答。2、提出自己的问题,写在课堂记录本上。一、进入新课,导学引思人类关注的一切事物概括起来只有二样:一是人自身——尤其人第6页共176页的本性;一是自然界——尤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对这二者的关注诞生了无穷无尽的话题,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先哲提出的“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其重要的指向是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一篇散文中整合人类关注的二大方面重大话题的佳作不多,《囚绿记》就是其中的典范。二、老师范读,温故求新学生边听老师范读边默读,重温预习时的读文感受,回顾预习任务完成的内容。三、缘事设疑,揆情度理第7页共176页第一组问题:1、围绕“择居”,作品写了哪些内容?思路提示(以下均简称“提示”):写了寓所的特点,选择的理由。公寓的特点是狭小、潮湿、朝向不佳、夏季燥热、窗户破损。我被一抺绿影打动而即刻确定。2、全文仅14段文字,却用了4段文字才引出常春藤,这样写是否太拖沓?提示:并非如此。这4段文字通过写居室之简陋、狭小、不宜人居而“我”却“毫不犹疑地确定下来”,反衬出“我”对绿色(哪怕第8页共176页一片“绿影”)的极度宠爱。这对后文是一个丰满的铺垫。更重要的这些文字自然而然地带给读者一个怀疑:作者为什么如此酷爱绿色呢这恰恰引起下文,第5段干脆就回答了这个疑问,行文的畅顺使内容的转换如凝脂般细腻润滑。其次组问题:1、第5段整散结合,诗性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请依次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