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赤壁赋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惠州一绝》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卷入“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赤壁怀古》。一.品情趣思考:在同游赤壁的过程中,苏轼与朋友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乐——悲——乐因景而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处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因事而乐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因境生情,歌咏诗章,超然物外,快然洒脱。导火线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美人与自己天各一方,表现了理想和追求远不可及,怎能不心生悲伤?因曹操而悲将自己与曹操比较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自身渺小功业未就难逃历史的湮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因长江明月而悲将自己与长江明月比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命运无常人生短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因理而乐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听了苏子的一番道理,朋友心中豁然开朗,一扫胸中烦闷,真正做到超然物外。二.品理趣思考:苏子究竟说了什么道理使得“客喜而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针对“命运无常,人生短暂”而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为什么非要从消极的一面来看待人和事呢?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针对“自身渺小,功业未就”而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万事万物不必强求,不如寄情山水之间,珍惜身边所拥有的。总结全文结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