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凤林(!$&’—),女,壮族,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临床护理。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输液的临床观察陈凤林(广西河池地区人民医院内二科,广西河池(’-+++)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输液是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方法]将%)&例需要长期(一周以上)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逆向组和顺向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天数、输液顺向性、穿刺血管局部红、肿胀、疼痛、静脉炎等发生率。[结果]两组基本相同,且逆向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平均天数等方面略优于顺向组。[结论]逆向静脉穿刺留置输液法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逆向;顺向;对比观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世纪)+年代后期静脉留置针开始用于临床后,其以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壁、在静脉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传统的向心静脉穿刺即顺向穿刺中,有些长期输液病人因血管受损,造成静脉炎、静脉硬化甚至阻塞,致穿刺部位减少,穿刺成功率低,增加病人痛苦。为了进一步探讨逆向静脉穿刺留置法的可行性,在胡红[!]、王家香[%]、唐晓华[*]、罗谷容[’]等静脉逆行穿刺输液的基础上,我们前瞻性对%)&例需要长期输液病人行逆向静脉留置输液法%++例次与顺向静脉留置输液%++例次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观察对象与分组本组观察的#$%例病人均系#&&!年$月至#&&’年#月在心血管内科、内分泌及001室住院需要长期(一周以上)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逆向组和顺向组,每组%++例次。逆向组:男!+%例次,女$)例次,年龄!(岁)(岁,平均年龄&%岁,其中心肌梗塞’*例次,高血压(+例次,风湿性心脏病%’例次,冠心病*+例次,糖尿病%&例次,甲亢$例次,高粘高脂血症!)例次。顺向组:男$$例次,女!+!例次,年龄!*)%岁,平均年龄&(岁,其中冠心病(%例,心肌梗塞’&例次,高血压%’例次,心力衰竭(*例次,糖尿病$例次,高粘血症!!例次,甲亢(例次。!"#材料所用的材料均为美国23公司生产的第三代%%号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无菌透明护贴。!"’方法本组为前瞻性研究,设制专用入选病人登记表,每例次一份。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龄、诊断、药物、第几次穿刺成功、病人第几次使用留置针、穿刺时疼痛情况、穿刺部位、方向、血管情况、封管方法;在留置过程中局部有(无)红肿痛、坏死或堵管,如有在第几天出现,置管天数等。入选病人在操作前向病人解释、说明,征得同意,操作后记录表中项目。操作方法:逆向法操作者站在病人头侧,扎止血带于近心端,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4角,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左手退出针芯少许,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其余的操作方法,固定、封液浓度、量和方法等,两组相同。!"(穿刺部位腕部头静脉;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手(脚)背静脉;踝部的大隐静脉等。见表!。对于双管输液需要留置两枚留置针的病人,我们采用自身对照法,在不同肢体留一枚顺向、一枚逆向,如在左上肢留一枚顺向,在右下肢留一枚逆向,·$·%++*年第&卷第%!!!!!!!!!!!!!!!!!!!!!!!!!!!!!!!!!!!!!!!!!!!!!!!!!!!!!!!!!!!!!!!期广西中医学院学报把病人需输的液体进行分组,第二天进行交换输液,在同等条件下增加可比性;对于输液时间长,需要多次使用留置针的病人,如果第一次作顺向留置,在第二次使用留置针时则行逆行穿刺留置。表!穿刺部位(例)部位逆向组顺向组肘部"!#$腕部%$%"手背!&’’踝部(#%’脚背’#’!!"#穿刺时病人血管情况穿刺时病人血管情况以好、一般、差、很差界定。好:血管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一般:血管细小、直,能看见或血管较大,但硬、弹性差,易滑动;差:血管细小弯曲,管壁硬,滑动性大;很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