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快速适应幼儿园7个好办法最小的新生们,开始上学的路,总是伴随着眼泪。托班、小班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幼儿园,分离焦虑情绪强烈,常会全班一起大哭,让家长们束手无策。有特别依恋父母的孩子,可能会哭上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更长。怎么让孩子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朝晖幼儿园朝七园区胡嫣副园长和采荷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万小飞副园长,昨天提供了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7个好办法:1.家长送孩子进幼儿园,不要拖泥带水,比如停着不走,或在教室外张望,这样更容易刺激孩子。家长把孩子送到就走。刚开始入学时,送上学的人最好相对固定,也不要让孩子最依恋的人去送。2.和孩子分别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期待的活动,比如抱一下、握握手,让孩子有安全感。3.接孩子离开幼儿园,不要迟到,家长的多次迟到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感,让下次入园时的分离更加艰难。4.家长可以在小区里帮孩子找小伙伴,如果是一个班的更好,能帮助适应环境。5.孩子喜欢的玩具可以带着到园里,等到渐渐和小朋友熟悉,就不需要了。6.孩子在家里的作息时间,尽量跟幼儿园一致,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7.带上小礼品到幼儿园,分给小朋友,让孩子享受到集体交往和分享的快乐,尽快适应环境。当幼儿园规矩和家规冲突时通常,孩子到了三四岁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做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家长必须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入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做好准备。怎样克服托班幼儿分离焦虑?怎样克服托班幼儿分离焦虑?刚入园的托班幼儿都会不同程度表现出分离焦虑,这一时期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性尤为突出,由于幼小的孩子他们语言发展还不完善,他们会以各自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在情感和需要,成人有时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各种表征的,经常对他们突如其来的情绪反映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分析,就不难找出解决的方法。记得,刚入园有的幼儿比其他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分离焦虑,一入园门口就会哭起来,他总是重复着那句话:“让妈妈接”,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地说也无济于事,他依旧重复着那句话。每次家长来接时,看见家长一脸愁云,我们也为孩子着急,家长很担心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经过认真的思考分析,我们认为分离焦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和孩子都存在,家长担心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孩子则表现出应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焦虑感。要想让孩子爱来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和幼儿本身是两个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因素。家长是我们共同教育孩子的伙伴,是可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