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部分一、名词解释重点(老师给的)1.阈值:阈值是指外加刺激(固定了作用时间和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易化扩散: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甚小,但在膜结构中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4.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膜依靠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5.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并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6.兴奋-收缩耦联: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收缩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就是兴奋-收缩耦联。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由横管系统传入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钙的释放和再聚积。7.心指数:把在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或静息心指数。成年人,心指数约为3.0L/(min·m2)~3.5L/(min·m2)。8.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9.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膜腔内压,测量表明胸膜腔内压比大气压低,为负压。10.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指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容量。肺泡无效腔是未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量。生理无效腔等于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的总和。11.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为肺牵张反射或黑-伯反射。12.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13.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14.蒸发散热: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热的形式。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15.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指人体在清晨、清醒、静卧、未做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oC时的状态。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16.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左右。17.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其值约为19%。18.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即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部位的有效滤过压不同,从入球小动脉端到出球小动脉逐渐减小。有效滤过压=0时,滤过平衡,滤过停止。19.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调整被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若其作用减弱或消失,将引起所支配的组织萎缩。20.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通常以会聚学说和易化学说来解释牵涉痛。例如,心肌缺血——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疼痛;胆囊病变——右肩区疼痛;阑尾炎——上腹部或脐区疼痛。21.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运动单位支配的肌纤维少有利精细运动,多有利产生巨大的肌张力。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发布有利肌肉产生均匀的肌张力。22.牵张反射: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23.α波阻断:α波是成年人安静时的主要脑电波,在枕叶皮层最显著。α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β波)的现象称为α波阻断。24.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不能直接对某些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例如,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类激素有明显的允许作用,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