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5-06-03作者简介:郗敏(1979-),男,山西阳泉人,军事体育进修学院研究生队,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论人的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郗敏(军事体育进修学院研究生队,广东广州510500)摘要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探讨了体质与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在介绍、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从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关键词体质;心理健康;涵义;关系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00(2006)01-0111-03SuLLaryoftheRelationshipoftheConstitutionandMentalHealthXIMin(PLA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Guangzhou,510500,China)Abstract:Thisthesisdescribesthedefinitionandcriterionofthementalhealthandexplorestheeffectionandrestric-tionbetweentheconstitutionandthementalhealth.Thepresentstudy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onsti-tutionandmentalhealth.Basedonstatementsandanalysesofpreviousresearches,fromtheaspectsofthemedicine,thepsychologyandthephysiologydiscussedthisproblem.Keywords:constitution;mentalhealth;conception;relationship1心理健康的涵义及其标准国内目前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大多数是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6年的“宪章”中从“健康”的定义出发的。它提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年)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除此之外,还有表述各异的解释,总之国外的表述理论性强,较抽象甚至空泛;国内侧重实用,但又描述性太重。尽管如此,仍可以确定的是,一般都认识到并强调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的适应,都视心理健康是一种内外调试的良好状态。因此笔者从操作性定义的角度出发,认为“心理健康”,简言之,就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环境适应相统一、平衡的良好状态。”在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问题上,各派的说法也不一。其中有代表性的标准体系有: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将心理健康者定义为“成熟者”,认为“成熟者”要符合七条标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将心理健康的人称为“自我实现者”,因为心理健康的人是最能发挥自身心理效能的人,即能自我实现的人。他认为这类人并不多见,有14条标准。但是上述心理健康的模式是基于极端健康者而言,对于普通人的心理健康,各家也都有自己的标准。公认的有马斯洛和魏特曼在变态心理学中提出的11条标准,以及我国心理学家根据我国的文化背景提出的10条标准。但总的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按照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年)中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来制定并按照人们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将其具体化。·111·第25卷第1期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Vol.25No.12006年1月JournalofPLA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Jan.20062体质的发展有赖于健康的心理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体质和心理这对矛盾中,心理起着支配和调节人身体(包括体质)的主要作用。具体地讲,人的个性特征、认识、情绪情感和意识品质,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人的体质以影响。在影响体质的心理因素中,个性特征、认识活动和情绪情感是相互制约和协调作用的,但是个性特征是最重要的,它在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对环境的影响起着节制、过滤和折射的作用,对认识活动和情绪情感起着调节作用,对人的体质构成重要的影响。2.1情绪对体质的影响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情绪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指出“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等。在西方,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论述了情绪及性格类型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柏拉图明确指出,心或身的任何缺陷都会给对方造成最大不协调和不相称的机会。到18、19世纪,随着病理学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