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专版)第二讲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基础知识要打牢[教材知识问题化梳理]一、(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变浑浊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重铬酸钾灰绿色二、(1)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2)细胞质基质C6H12O6――→酶2C3H4O3+4[H]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2C3H4O3+6H2O――→酶+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内膜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生物(四川专版)三、1.(1)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2)C6H12O6――→酶2C3H6O3+能量2.(1)细胞质基质(2)酒精和CO2乳酸(3)第一[效果自评组合式设计]一、1.(1)×(2)×(3)×(4)×(5)×2.C二、(1)C6H12O6→C3H4O3→CO2。(2)H182O。(3)脂肪氧化分解耗氧量大,产生能量多。生物(四川专版)高频考点要通关[需重点强化的2个重难点]例1:解析:选B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故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乳酸发酵;为防止马铃薯块茎上杂菌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前需对马铃薯块茎消毒;检验CO2也可用澄清石灰水。例2:解析:选D甲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CO2和酒精。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丙条件下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产生ATP最少的是甲条件下。丁条件下,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一样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产生CO2全部来自线粒体。生物(四川专版)[需特别关注的1个易失分点]教你审题B学科特色要发掘[需全面解读的1个高考热门图示]强化训练选B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在乙图中的AC段之间;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甲图中的c);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生物(四川专版)解题训练要高效1.选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H]和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H2O彻底分解成CO2和[H],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生物(四川专版)2.选BD图示中1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此被分解为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甲表示丙酮酸;2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乙表示[H];3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H]与O2反应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ATP。1表示的细胞质基质无双层生物膜,A项错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同,所含酶的种类也不同,B项正确;2所表示的线粒体基质中不能产生大量ATP,C项错误;据上述分析可知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D项正确。生物(四川专版)3.选BA、C、D三项的原理是降低被保存物品的细胞呼吸强度,而B项是利用渗透作用原理杀死被保存物的细胞和微生物。4.选B在O2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多于有氧呼吸,但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于无氧呼吸。生物(四川专版)5.解析:(1)图中a、b、c、d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在人体内不能进行a和b过程,原因是缺乏相关的酶。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来自NH3等物质的氧化释放的化学能。(2)水稻叶肉细胞内,通过光反应完成H2O→O2过程,其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伴随着ATP的产生。(3)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生物(四川专版)答案:(1)b相关的酶NH3等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2)类囊体薄膜(基粒)ADP+Pi(磷酸)+能量――→酶ATP(3)由蓝变绿再变黄灰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