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御书面调研报告1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基本情况我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2处,其中滑坡隐患84处、崩塌隐患116处、泥石流隐患2处,被确定为中型隐患点2处;现有群测群防人员93人,地质灾害潜在威胁人数1145人、威胁财产1764.25万元。(二)建设成效我县属山洪和地质灾害极发区,共有20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了将山洪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确保我县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落实,我县先后安装自动雨量站30个、自动水位站2个、广播主站34个、广播分站266个、简易雨量站265个,发放手摇报警器108个,发放铜鼓号口哨1886个,同时还制作安装了山洪灾害防御宣传栏99个、警示牌36个,发放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5900余张。为了提高山洪灾害防御预警责任人清楚预警条件、熟练掌握监测预警设施设备使用能力,我们已于3月25日开办了防汛抢险暨山洪灾害防御培训班。(三)防御体制和机制1、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体制机制情况。我县属山洪和地质灾害极发区。为此,我们成立了由县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山洪及地质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编制了《***山洪及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联防责任制。我县水利部门主要是通过雨水情预测预报和统一调度,确保水库等防洪工程安全。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通过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和预警。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负责雨水情和工险情监测、预警信息收集、组织调度、应急转移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村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设广播员、监测员、铜锣员、口哨员及应急搜寻分队,分别负责雨水情、工险情监测和报送、预警信息和紧急转移命令的播发、鸣锣吹哨示警、险情抢护、应急转移和殿后搜寻等工作。第1页共8页2、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必要性。当前,我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雨水情监测预报设施和预警手段仍然不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和人员转移较为困难;基层群测群防体系还不完善,部分地区山洪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不足。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充分认识到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努力提升我县山洪灾害防御能力。3、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体制机制情况。我县围绕“突出重点,综合发力”的原则,注重主动预防和避灾自救,对严重威胁城镇或集中居民点、重要设施的山洪沟、泥石流沟和山体滑坡,突出重点,抓紧开展治理。在不断提高山洪灾害专业预测预报水平的同时,把建立健全基层防御组织体系、加快预警信息传递、提高群众自救互助避险能力作为重点,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作用,机动灵活地应对突发山洪灾害事件。在重点做好应急转移避险、避免重大人员伤亡的同时,科学评估灾害风险,实施避灾安居。当前,我县山洪灾害防御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运行维护经费难以得到保障。4、山洪灾害防御群测群防现状。我县建立政府领导负责制,将责任制贯穿到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建设实施、系统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水利部门牵头,财政、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我县简易监测预警设施主要由乡镇水管站负责维修管护。今年以来,我们制作山洪灾害宣传栏99个,印发山洪灾害明白卡5930张,并于3月份开办了防汛抢险暨山洪灾害防御培训班,于6月份在鸣山乡和三汊港镇开展了防汛抢险暨山洪灾害防御演练。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我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2处,其中滑坡隐患84处、崩塌隐患116处、泥石流隐患2处,被确定为中型隐患点2处。据统计,全县山洪灾害隐患点危及114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山洪灾害隐患大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群众居住分散。第2页共8页(二)监测手段难,预报水平低。山洪灾害因突发性强,来势迅猛,加之近年来气候变暧,单点暴雨多发,破坏力较强,往往防不胜防。同时,简易雨量站锈化严重,相应的维修经费难以保障,大多已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我县建设无线预警广播300处,但能正常运行的仅有14处。(三)群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不强,以致于在河道边、山洪出口一带建住房、搞开发,不断侵占河道,乱弃、乱倒、乱建、乱挖,河道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