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什么是双跨品种VIP免费

什么是双跨品种_第1页
1/2
什么是双跨品种_第2页
2/2
化学药品“双跨”品种的说明化学药品“双跨”品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按照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而对药品进行的管理。自1999年至今,国家已经公布了4326种OTC,其中在部分品种为非处方药;而有些品种则为“双跨”品种,即既可以作为处方药,也可以作为非处方药。众所周知,OTC基本上是从处方药中遴选的。在中种药品申报处方药时列有多个适应症,其中有些适应症适合患者自我判断和自我药疗。于是,在限适应症、限剂量、限规格、限疗程的规定下,将此部分作为OTC,而患者难以判断的部分则仍作为处方药。对于此类双重身份的OTC,国家规定为非处方药部分的,必须按照国家公布的OTC使用说明书、标签、包装、专有标识进行审核登记、生产上市;而原处方药部分仍按原批准使用的说明书、标签、包装生产和使用,仍作为处方药品。在药品零售企业进行药品摆放时,对“双跨”品种应该按专有标识对药品进行分别摆放。化学药品非处方药的适应症有:感冒、咳嗽、咯痰、疼痛、发热、烦躁、失眠、晕动病、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轻度腹泻、胀气、便秘、痔疮、皮肤瘙痒、冻疮、痤疮、疖肿、痱子、皮肤癣症、鸡眼、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口臭、手足多汗、结膜炎、睑腺炎、视疲劳,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痛经、阴道炎、缺铁性贫血、营养补允等。而肺炎、冠心病、高血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肾炎、白细胞减少症、细菌性痢疾、慢性盆腔炎、白内障、病毒性角膜炎等病症均属于处方药的适应症。关于OTC的用药途径主要以口服和外用为主,用量一般都低于处方药的用量。关于OTC疗程的限定:解热镇痛药可用于解热和镇痛,疗程分别为3日和5日,镇静助眠药不超过1周,抗酸药1周,胃肠解痉药1天,抗感冒药5-7天,镇咳祛痰药1周。在已公布的1000余种化学药品、3400余种中成药中,有既可以作处方药又可以作非处方药的品种存在,就是“双跨”品种。对于这些品种,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及财力。各级药监部门更是重点监管,但“双跨”品种的特殊身份,给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通过5年的运行OTC的概念已经走入千家万户,OTC产品在满足自我药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遴选原则,到为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共公布了6批计4400余种OTC药品。在已公布的1000余种化学药品、3400余种中成药中,有一些具有双重身份,这就是“双跨”品种一种既可以作处方药又可以作非处方药的品种。众所周知,某些药作为处方药时有多个适应症,有些适应症适合自我判断和自我药疗。于是,在限适应症、限剂量、限疗程的规定下,将此部分适应症作为OTC,而患者难以判断的部分仍作为处方药。例如阿司匹林作为OTC品种,其适应症仅为解热镇痛,并限短期使用,具有这种双重身份的OTC药品还有不少,如大部分消化系统用药,解热镇痛类药都是如此。对于这些“双跨”品种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及财力。各级药监部门更是重点监管但由于“双跨”品种身份的特殊性,给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笔者综合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药品监管部门的意见及建议,就“双跨”品种的规范管理提出如下几点看法。“双跨”品种更名为“受限”品种更为确切。在200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中,根本没有“双跨”两字。但在1999年底公布的第一批325个品种的OTC目录里,就已经有“双跨”品种的雏形,只不过使用了“受限”一词来形容65个西药“双跨”品种,而95个中药“双跨”品种被称为具有两种身份,直到第二批OTC公布时才使用了“双跨”这个词。“受限”和“双跨”原本是含义截然不同的词,“受限”是指受到限制,给人的感觉是资格还不够,以至于不能完全跻身于OTC行列。而“双跨”即意味着活动自如,两边都可以靠的意思。两种不同的名称指的是同一种性质的药品,很容易误导用药者。笔者认为,这种具有两种身份的药品应当称为“受限”品种,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什么是双跨品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