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升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思考与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近年来,XX县区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以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制度、责任为根本,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全省首创小微权力监督制约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我们从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严重制约我县党的基层组织力的充分发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一、存在问题(一)标识制度难规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由于基层承担着上级太多部门的考核,每个上级主管部门对标识制度的悬挂都有不同要求,坐哪边田看哪边天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这就对全县所有村(社区)的活动场所标识制度规范化带来了难度。(二)村(社区)书记不好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村(社区)领导班子的带头人,选准一个人,就能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然而目前存在着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新发展农村党员数量少,农村中的大量年轻优秀分子外出务工创业,村(社区)干部待遇相对较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难选。第1页共4页(三)作用发挥欠力度。村(社区)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缺乏有效手段,一些党员先锋意识不强,服务群众意识淡薄,先进性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有看法;有的党员党性淡薄,日常工作中时常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积极性严重匮乏,工作落实不细致、不扎实、不到位,浅尝辄止、得过且过,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个别党员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泊,利己思想严重,甚至违法违纪,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健康发展。现在很多县直单位为减轻党建考核压力,纷纷将退休党员干部集中往村、社区转组织关系,而这些退休党员干部有的不住在村居,有的根本不参加村居的组织生活,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给村居组织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退休党员组织生活管理新的空白。(四)组织生活缺新意。党组织生活创新意识不强,有许多还简单停留在开会学文件、念精神阶段,方式单一,村(社区)党组织不愿组织、不会组织、不敢组织党员活动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党员参加活动兴趣不浓,党员难召集,不给钱不来开会。有的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关怀、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培树典型等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支部党课学习的内容不联系改革、发展的形势,不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五)党建工作轻实效。党建工作主要以完成上级下派任务为衡量标尺,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一些规章制度长期挂在墙上,在具体落实上有所欠缺。一些工作检查、考核以软件资料为标准,而忽略工作落实取得的效果,导致软件材料年年有增无减,基层疲于应付,苦不堪言。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有些镇、村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维方式是抓典型、树先进,以点带面或是抓两头带中间,片面追求特色,刻意打造盆景,忽视了一些基础性工作,没有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导致存在点好面差的现象。二、对策建议(一)强化主业意识,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坚持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进一步落实好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书记的直接责任、组织委员的具体责任,着力第2页共4页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构建以月度观摩+季度巡查的基层党建1+1查评研判机制,推动党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