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发酵工程学教材名称:俞俊棠,唐效宣主编白勺《生物工艺学》授课对象:食品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05级(共30人)开课时间:2007年春学期1/4周开课地点:东校区讲课学时:40学时主讲教师:刘萍,韩北忠,陈晶瑜工作单位:食品学院编写时间:2006-2007年第一章:绪论学时:2主要内容:发酵工程教学目标: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知识;了解发酵工程的一般工艺过程和工艺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为:1.发酵工程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3.发酵工程的主要学习方法教学难点是:1.发酵工程的一般工艺过程和2.发酵工程发展趋势需要在学习中时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教学方法:讲解,看投影片,举例说明,问题讨论课程进展流程:课程导入(时间:5分钟)介绍本节课程讲授内容的总体框架,以对比发酵与发酵工程的区别导入本节课程的第一个内容:发酵工程定义。出示图片: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设备图引导学生观察发酵工程在工厂中的发酵工程操作。2、课程讲授(1)发酵工程定义(5分钟)提问并讨论同学们自己眼中的发酵工程,引入生化角度、传统角度及现代工为上发酵工程的定义。(2)发酵工程组成(10分)引入发酵工程主要图片,并分别讲授什么是发酵工程上游、代谢控制和及下游工程。对发酵工程上每一步骤进行详细解释,使同学们从整体上了解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产品的全过程。(2)发酵工程研究内容(10分)从整体上介绍发酵工程研究的内容,并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图作分析说明。(3)发酵工程工艺流程(15分)学习必备欢迎丕戴学习必备学习必备学时:4主要内容:第一节培养基的选择和确定第二节培养条件的确定教学目标:熟悉发酵工艺确定的参数要求,掌握发酵工厂化生产放大对发酵工艺不同要求。教学重点为:1•通过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生长因子的不同组合确定发酵培养基2.通过培养温度、pH、种龄、接种量、通风、发酵时间等确定发酵条件。3.根据菌种特点掌握菌种放大工艺。教学难点是:1.发酵培养基的确定2.发酵条件的确定主要教学方法:讲解,看投影片,举例说明,问题讨论课程进展流程:第一节发酵培养基的确定(100分钟)•引入平板图片、试管斜面图片和三角瓶培养基图片,讲解培养基的定义。•引入鱼在鱼缸里与微生物在培养基里的对比,讲解微生物与培养基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培养基成份的即时变化性。•从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重要性引入培养基的组成类别,分为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并举例说明常用的培养基原料如玉米面、豆饼粉、麦芽汁,课常讨论这些原料可归为培养基中的哪些营养成份。•发酵生产中的培养基类型:根据物理物点及培养目的将发酵培养基分为不同类型,引入图片介绍斜面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用途/特点。•培养基组成物质的营养与作用:讲述碳素化合物在微生物体内的作用,提问哪些原料及物质可以作为碳源。讲述氮素化合物在微生物体内的作用,提问哪些原料及物质可以作为氮源。讲述微量元素在微生物体内的作用,提问哪些原料及物质可以作为微量元素。学习必备讲述生长因子在微生物体内的作用,提问哪些原料及物质可以作为生长因子。引入正交试验的分析方法,举例讲解正交试验在培养基设计中的应用。•课后作业:任选一自己感兴趣的发酵产品,综述该产品发酵培养基的确定方法。第二节培养条件的确定•提问:微生物生长影响因素有哪些,引入微生物发酵生长条件的控制,分别讲解发酵温度、时间、接种量、装液量、摇床转速对微生物的影响,举例获得青霉素发酵时不同条件对目标产物的影响。•菌种扩大培养:课堂讨论菌种扩大的必要性及必需条件,引导讲解菌种扩大需要考虑的因素。举例说明啤酒发酵过程中菌种扩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课后作业:任选一自己感兴趣的发酵产品,综述该产品发酵工艺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