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学校五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付家盼校教研组长:崔贝芬片区教研组长:崔贝芬教学副校长:罗华芹课题:《杨氏之子》课型:阅读课课时:1课时(导学、独学、对学、群学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写“梁、惠”等6个生字,会认“曰、禽”等3个生字,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我能激情投入,做学习的主人。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内容: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法:1、走文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本课生字词。2、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1)父不在,乃呼儿出(2)为设果,果有杨梅(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并放声读两遍。家禽聪惠完成预习笔记一A、同伴互助,交流分享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2、对子相互交流、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B、合作探究,共同成长1、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2、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C、主动展示,张扬个性(一)大展示:各小组采取恰当的方式,对本组领取的任务进行大展示1、课文内容我知道1、结合随堂笔记二,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2、(形式提示:可讲解、可三字经、可儿歌……)2、文中情景我能说建议:3、紧扣书本,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和同学们交流阅读心得。4、2、以表演的形式来演一演自己感兴趣的场景.归纳总结:5、用知识树画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预习笔记一我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自研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我能任选一个词语造句:走出文本拓展延伸内容:走出文本,丰富积累学法:1、根据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我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标注出来。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4、读了几遍课文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3、我还知道本文是围绕“”这句话来描写杨氏之子的,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杨氏之子的品质特点。想一想: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提示:抓住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体会,并在书中旁批)。完成随堂检测4、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5、(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6、(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7、(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当堂测评分层达标一、读拼音,写词语。liángguōcōnghuìzàoyìnǎixiōngkǒngzǐyuējiāqín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nsh?ng)聪惠。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w?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1、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5、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合作探究四、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五、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