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练习课,提高学生计算技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将终生收益。多年的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一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熟练的技巧,我始终注意在上好新授课的基础上,上好练习课,使学生不仅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并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只停留在领会知识的水平上是不够的,必须使它转化为相应的技能。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每学期要上几十节练习课,如果每节练习课的练习效果都很好,学生的计算技能必然大大提高,因此上好练习课就显得极为重要。一、练习课的类型我认为练习课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新授课后的练习课,侧重巩固新授课所学的计算法则,并形成熟练的技能。2、每小节后的练习课,侧重把这一小节知识归纳整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二、练习课的设计不管上哪种练习课,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练习课的内容。(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要明确每节练习课的目的,要练什么,使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并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练习内容,使每项练习都能完成一定的训练任务。同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说明练习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练习目的,就会更加自觉地对待练习。例如:我上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开始我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这节练习课要做到更加正确、更加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采用了视算、听算、速算及比赛等多种练习形式,并针对各种练习形式提出具体要求:如视算要求看准题,听算要求听准题,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夺红旗、指得数比赛等要求迅速地计算,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由于练习的目的明确,就能使练习课的每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二)要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同时注意使学生大面积参加练习要把学生获得的知识变为技能,需反复练习。但重复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注意力不集中,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易于疲劳,精神容易分散。如采用新颖的、灵活多变的游戏竞赛等形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而且还可以调节他们的精神唤起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大量练习时,要十分注意使全班每个学生都参加到练习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项练习甚至每道题的练习都能把全班学生调动起来,这样40分钟的学习效率就高了。如练习10以内数的组成,除了用“对口令”的方法外,我多用“打手势”的方法。如8的组成,老师用手势出6,学生就用手势出2;或学生用左右手分别表示6和2。学生边用左右手势表示边说各数的组成。又如练习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我除了让学生用打手势的方法回答计算结果外,还经常用向同桌“说悄悄话”的方法,当规定一、三、五组计算时,我每出一道题他们就小声把得数告诉同桌。二、四、六组负责检查同桌算得对不对,如果发现同桌错了,立刻举手报告老师。这样两部分人都要把题算一遍,使每个学生都参加了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是计算的基本功,要形成过硬本领,必须坚持天天练,堂堂练。但怎么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每堂课都用卡片让学生回答,对刚入学的学生是必要的,可以训练他们看准题,读准题,对今后正确地计算是有益的。但长此下去,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一个同学答题其他同学可以想别的,这样的练习只能个别人参加活动,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每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坚持让学生练习10至20道“视算”和“听算”题。人人动脑人人动笔,这比抽卡片、一人算大家听,效果好很多。同时这样的练习还能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对于课上的一些练习题,为了防止学生厌烦,教师可以尽量使练习形式游戏化。如练习书上有这样的题:“在得数是9的式子下面画一道横线”。我把这一组题写在黑板上或使用实物投影,然后我指一道学生看一道,碰上得9的就举手看谁算的快。练习时,每个学生的眼睛都盯着这些题,注意力高度集中,生怕自己算错了。这样练习很像做游戏,学生特别感兴趣,也保证了练习的效果。进行指得数比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