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李祎福建师范大学一、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二、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三、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四、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五、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六、知识与思想的关系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八、解构与建构的关系九、讲解与探究的关系十、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一、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素质教育的要义:全体性,全面性。应试教育之弊端:为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重智,轻德,虚体,忽视美劳。什么是数学教育?教“数学”→用“数学”来教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学会知识→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案例: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能顶得上吗?比如在一次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竞赛中,三个臭皮匠能答对题目的概率分别为50%、45%、40%,诸葛亮能答对题目的概率为90%。如果将三个臭皮匠组成一组与诸葛亮比赛,各位选手独立解题,不得商量,团队中只要有一个解出即为获胜,答对题目多者为胜方,问哪方获胜?解题教学新八股:解题教学押题猜题讲类型化例题练公式化步骤做模拟试题教得分方法考试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应用能力弱创造水平低二、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态度问题自主性:地位问题创造性:成效问题谁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的理由:学与教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学与教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主导:主要的向导,或向导中的主角主体性视角下数学教学之审视——教学“二十四字方针”:精力内容,大作功夫;少占多让,少扶多放;绝对主动,相对自主。(李祎.基于探究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数学通报,2009年02期)为病态数学教学开药方:“越俎代庖”式数学教学;“目中无人”式数学教学;“以点代面”式数学教学;“本末倒置”式数学教学。(李祎.为病态数学教学开药方,《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16日李祎,单墫.作“无为”之师,行有为之教,《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10日李祎,涂荣豹.学习贵在“自得”,《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23日)案例:一位企业家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他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就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三、结果与过程的关系1.过程与结果的含义结果是指教学活动发展的最终产物,过程则是指为获得教学结果所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过程性的完整含义:(1)数学知识的过程性(2)数学思维的过程性(3)数学活动的过程性2.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从科学角度来看,两则不可割裂。“三个”馒头的寓言故事。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结果。从教学角度来看,则会出现两者的割裂:只教知识的结果,不教知识的过程;只注重知识结果的教学,不注重知识过程的教学;只教这个题目如何解,不教该解法是怎么想到的。3.关于过程与结果的三种观点观点1: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观点2:重视过程,但重视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本身的价值被忽略;观点3: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目标,经历过程已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被纳入教学目标的范畴。4.过程与结果具有不同的价值结果的价值追求的是对学生的即时效用,过程的价值追求的是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过程性”关涉数学理解“过程性”关涉能力培养“过程性”关涉方法掌握“过程性”关涉经验积累“过程性”关涉情感目标22sin102xxx在实数范围内解方程:案例案例案例案例案例:函数的单调性单调性教学设计大体从三个层次展开:首先,观察图像,描述变化规律,如上升、下降,从几何直观角度加以认识;其次,结合图、表,用自然语言描述,即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最后,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变化规律,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