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活作文探究》结题报告南社初中曹粉侠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及理论依据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因此语文教研组进行了《中学生生活作文探究》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三、研究步骤和方法(2011年9月-2012年12月):准备阶段。学习搜集相关理论资料,明确分工;(2012年1月—2010年4月):实施阶段。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分析反思;(2012年6月—2012年9月):总结阶段。完成《中学生生活作文探究》结题报告及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2)、行动研究法:确定行动目的,通过写作实践等行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个案分析法4)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写出结题报告和论文。四|、实施过程:(一)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曹粉侠组织本课题组教师学习了以下理论:1、十月份组织课题研究成员教学习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3集,大家明确了“写作是什么呢?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刻、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里下工夫。”这一重要理论依据。2、十一月份学习了《刘国正文集》第1卷。刘国正先生说:“语言天然是和生活联系的,它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反映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印象、思想、感情等等。”“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它们水乳交融,难解难分。”让语文教师明白了语言和生活,思想和生活的关系。继而学习了现代教育思想与新课标理念。现代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倡导的理念精髓是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意学科体系、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的互动性。3、十二月份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懂得了“学习过程是人的知识思维活动的动态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的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学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新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要求,以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与积极学习的发生。”(二)第二阶段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分析。1、以生活为作文的训练安排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生活即教育”“写作是什么呢?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刻、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里下工夫。”这些重要理论的指导下,努力以校园活动、校园生活为契机学生训练作文,指导学生作文。本校是寄宿制学校,我们让初一学生写《我的住宿生活》为题的文章。学生都在学校就餐,发现有些学生经常倒饭菜,扔馒头,我们就给所有学生布置了《厉行节俭,从我做起》的演讲稿,并在各年级评出优秀的作品进行演讲。住宿学生每周回一次家,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就相对频繁,我们就要求语文老师让学生以“宽容”为主题作文。学生吃饭、睡觉都有老师管理,我们就以《珍惜身边的幸福》为题让学生作文。每周三让学生观看电影之后就让写读后感,如观《聂耳》有感。听了《感恩,我要行动》的报告后,让学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