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说课,是指说课教师针对某些内容或某一节课,从对课标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程序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阐述的过程。一、说课的目的意义说课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综合评价。说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能展现出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能够展现出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了解程度;能够展现出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经验的理解水平。它不同于一般的上课,还在于,说课不仅要知道课标如何规定,教材如何安排等,更重要的要谈课标为何这样规定,教材为何如此处理,有什么根据等。从而促我们自觉养成研究教学理论、研究课标、教材,使我们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实现由实践到认识的转变。其次,说课能体现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说课重在说字上,所以要求我们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它不同于上课,说课时语言需正确、通俗、简练、感染性。说课需有板书,以展示教师的板书水平;说课时说态要自然、亲切、大方、有感染力。再次,说课教师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说课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在短短的时间里,要完成说课的内容,并要说出道理,须有高度的概括能力。把大量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最后以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说课不能贪全,要体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细的原则。有时,说完课有现场提问,说课教师需有应变能力。综上所述,说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驭驾教材的能力,有助于克服课堂随意性,有助于教师训练语言能力,有助于教科研的发展,当然,还有助于教师的综合评价。二、说课的原则说课的原则是说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阐明在说课过程中,应怎样依据教学规律进行说课,提高说课的效果,达到说课的目的。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节课教材内容在本学科、本年段的地位、作用以及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说课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学情,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的包括本节课的总目标与具体的基础知识目标、发展智能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其确定都要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且要有切实可行的落实途径。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节课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学科基础理论为指导,对学情的分析一概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教法的设计应以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法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教学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