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法初探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如今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已成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必备素质。计算机及其相关科技知识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学习、工作、生活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和渠道。因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故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存在不同层次。学生有的在家里学过电脑,有的根本就没碰过;有的已会上网;有的会玩很难的游戏;……做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面临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层次就参差不齐,应该兼顾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都充分发挥出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最大程度的发展,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收到良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每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但不向学生公布。1、未知层:即基本上没接触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的学生。2、基础层:即在小学已接触过或学过一些的学生。3、提高层:即对信息技术较有基础且有特长,并认识一些软件的使用的学生。然后,对教材进行概括分析。哪些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全体学生都应掌握的;哪些是应该灵活运用的;哪些是教材中没有需要查找资料加以引伸、补充有。每部分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都要做出详细的计划。最后,要将前两项准备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教学目标分层次即每次课都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计算机的组成这一内容时,设立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未知层:使学生认识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箱、音箱、耳麦等组件,知道它们的基本功能。2、基础层:除了达到上述目标外,还要对主机箱的内部构件大致了解。如主板、硬盘CPU、光驱、软驱、声卡、显卡等。3、提高层:除了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外,还要对主机箱内各部件的功能有所了解。(二)、能力目标:1、未知层:会开机、关机,基本会使用鼠标,但不一定达到熟练。2、基础层:熟练使用鼠标,会用鼠标玩纸牌游戏。3、提高层:会对鼠标的左右手习惯、速度、形状等进行设置。(三)、情感目标:1、未知层: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走进计算机世界的愿望。2、基础层:保持学生兴趣,对信息技术有更深的认识。3、提高层: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综上,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会避免在辅导时出现盲目性、避免使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出现有的学生还不会;有的学生已经会了;有的学生已经烦了的混乱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体验成功的快乐,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二、教学辅导分层次现在教材及应用软件都比较简单,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中,一般是先将学生“领进门”,将一些基本的内容进行介绍、讲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探索,教师进行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时常用的方法有:任务驱动、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竞赛法等,有时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例如,在讲Powerpoint中自定义动画一课时,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分层辅导法。首先让学生观看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的动画《流星雨》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然后教师将自定义动画的基本内容:怎样启动自定义动画,在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中的选项做简单介绍。再让学生打开在课前教师制作的课件《快乐闯关》开始进一步的探索、自学,教师开始分层辅导。快乐闯关》的内容是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按照由简到难的层次设置了六关,内容如下:第一关:在空白幻灯片中插入一个对象,给这个对象通过自定义动画的方法设计一种动画效果。第二关: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再插入两个对象,再分别给它们用自定义动画的方法设置动画效果。第三关:给第二关的三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