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案例参赛作品说明:围绕“以生为本”、“摄取生活素材学数学”展开的研究征文类别:案例标题:如何让前置学习走进生活姓名:郭锦山单位:保康县后坪镇小学通信地址:保康县后坪镇小学联系电话:13797725152电子邮件:bkhpxxgjs@126.com如何让前置学习走进生活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前置学习“数据的测量和收集”教学案例保康县后坪镇小学郭锦山【教学背景】《成正比例的量》在人教课标版是六年级下册内容,是在学生研究比、比值、比例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理解,通过研究掌握变量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应用比例尺去解决实际问题。正、反比例的学习并非简单的相比和相乘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应用正、反比例的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有能力去发现并解决这些生活现象显得至关重要,生本课堂就要为学生搭建更多属于自己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需要创建学生发现生活数学的机会,有效经历前置学习过程,通过收集数据、对比分析、交流展示、发现规律、归纳整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在身边常见的某种现象也是一种数学现象,从而产生对自然现象的收集意识,提高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说明】1、各小组制作4、8、12、16、20、24厘米长的长方体本条各一个,在阳光下测量长方形立放后的影子长度,收集数据;2、通过合作探究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发现存在的规律,修正测量的数据;3、利用规律发现其特点,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拨,理解正比例关系;4、根据研究出的规律,计算测量不到实物高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重点把握】1、把握测量的时机。倘若不是晴天,就要换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另找生活数学源。2、把握准确测量影长的方法。3、把握测量的时间一致性。只有同时刻测量,数据才准确。4、把握好学生在综合分析问题过程中疑难问题的指导。针对不精确的数据进行修正时有必要准备计算器,分析这些不精确的数据用什规律修正,想必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难点说明】收集数据后,对不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再修正分析这一过程,表面上看并不是本课的学习内容,其实掌握修正方法和规律,正是正比例关联量的研究过程,通过合作探究、综合分析,如何找到进行修正的规律方法是难点。放任不管.合作空谈篇【案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套收集生活中的数据暗自高兴,学生为了能够在操场进行活动而兴奋......(一)布置活动目标:1、各小组由组长带领到操场集合进行测量木条的影长数据;2、将自己的长方体木条立起来,测量影长。由XX小组测量篮球架的影长;3、记录好数据,回教室收集数据;4、对数据进行分析,小组内进行沟通交流,看从中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二)组织学生活动:学生开始在操场集合,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测量活动。时间一分一钞的过去了,5分钟、6分钟.....学生好像还没有起身的迹象,老师着急了。师:你们怎么还没有测量出来啊?生1:我说我的木条影长是6.5厘米,可他们非说是4厘米。师:是吗?你量量我看!通过学生一测量,发现这名学生测量的方式不对,是从从面向阳光下面那个角开始测量的,如图:师:这样不对啊!请你用手指一指这条棱,两个端点在什么位置?它的影子两个端点在什么位置?这名学生知道了,再到其它小组看看,果然也有这种现象,一看时间,十多分钟了,此时老师更着急了。师:好了,大家请到我这里来,让这位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法,他原来和你们一样测量不准确,现在他掌握到了方法。学生们“一涌而上”都来了,多数学生在后面看不到,场面极其混乱。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师:自己能够正确测量的学生举手我看看!请你们对你们各小组的成员进行指导一下,让他们都能够掌握!片刻后......师:都会了吗?生:会了。师:那各小组现在马上测量,原来测量的数据不用管了,我要新的数据。(老师担心时间不一样,影长也不一样。)老师赶快组织测量篮球架影长的小组进行测量,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自己拿起皮尺让学生帮忙测量,当全部测量完毕,时间已花去了二十多分钟。【案例分析】:这种现象就是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