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8一、选择题12.元朝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处理当地军民事务,且多参用当地土官任职。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国内各民族的大融合B.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C.行省长官多为汉人并且掌握实权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13.“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C.强调精耕细作D.注重自给自足14.《左传》记载:“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A.可起到行政监督的作用B.类似雅典公民大会C.是民众参政议政的地方D.贵族才能够参加15.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年代进口出口1885年88,200,01865,005,7111895年171,696,715143,293,2111905年447,100,082227,888,1971911年471,503,943377,338,166§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发展较快B.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C.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D.一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16.“‘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和永”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17.1926年4月,中共中央特印一本名为《我们今后怎样工作》的小册子,要求全党必读。强调“群众有时很糊涂,我们便不能太过聪明,使他们离开我们,这时我们不妨也随着糊涂一点,引导他们由糊涂的路走到聪明的路”。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的革命知识分子有“聪明”的自我优越感B.革命知识分子摸索唤醒民众、开启民智的方式C.革命的理论和革命思想的通俗化存在一定差距D.中共开始注重调动民众革命积极性的重要意义18.“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可磨灭的烙印”主要是指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C.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D.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19.“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材料反映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B.“大跃进”于1960年达到高潮C.196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D.“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20.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A.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B.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C.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D.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21.“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所说“这次革命”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B.法国大革命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22.历史学者曾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B.工业革命使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