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执教者董素娟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分析本节课探索第一种判定方法—边边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图形全等的活动,通过拼图、折纸等方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边边边”判定的内容,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中,以观察思考、动手画图、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反复实验获得全等三角形边边边的判定条件。难点学生根据三边长作三角形和运用“SSS”进行演绎推理存在困难,仔细观察突破难点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尺、剪刀、同步对应章节习题;会运用“SSS”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二、情境引入,明确目标、实验探究、合作交提问:什么是全等形?其特征是什么?动手做一做(一)1.请同学们分别以3cm、4cm和5cm为边,画一个三角形。2.用多媒体展示一种规范、简洁、准确的画图方法,并提问两条弧交点学生齐答学生先审题,再独立操作选代表展示陈述自引入了本课的课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流、掌握新知三、应用延伸拓展,达标测评的性质,提出要求:(1)组内互相检查作图结果是否符合要求。(2)将自己画的三角形用剪刀剪下来,与尽可能多的同学叠放比较,结果记录表中比较次数重合不重合(3)分析不重合的原因(4)汇总结果,说出发现做一做(二)加深认识刚才三边长度是老师给定的,同学们是否怀疑?如果任意取值则一定全等吗?各小组同学自己设计三边长,画出三角形,互相检查,画图、剪切、比较,把发现用语言描述。归纳事实(SSS判定)1.在课件上出示课本第7页例1,教师给出证明过程。2.课本P8练习,学生翻开课本做3.小测。同步对应章节习题A,教师巡视,检测组长答题情况。(汇总问题所在,教师着重释疑)己的画图过程学生动手剪切,与小组内外的同学叠放比较并记录结果各小组派代表分析不重合原因,并作出猜想按小组分别设计数据,小组统一按数据画图。在互相检查,剪切、叠放比较。学生聆听教师对基本内容和由来的叙述习题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小组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前展示同步小测组长订正,汇总问题3—5名学生回答收获与启示。性,使他们体会探索的过程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从实践操作中,引发总结,将前面画图的结果升华成理论,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课堂小结2分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什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让他们自主归纳整理出:①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②三角形的稳定性。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验?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方法?布置作业1分钟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A、B、C三组作业,分层次提高。A组作业:课本第183页题6《课时作业》第87页第1,2,5,6,7题B组作业:课本第183页题6《课时作业》第87页第2,3,5,6,7题C组作业:课本第183页题6《课时作业》第87页第2,3,7题板书设计§13.2三角形全等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