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认识双重否定句,能读出强烈的肯定语气。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念和回忆的原因,体会夹竹桃的妙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教学重点:学生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感受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前活动:背诵跟花有关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季羡林先生心中却是最值得留念,最值得回忆的花,它的名字叫——(学生答)夹竹桃。2、上节课夹竹桃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默默地读一读。“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课件出示)二、品读探究——感受夹竹桃的韧性过渡:是啊,作者爱夹竹桃开花时的奇妙有趣的景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一句告诉我作者还爱夹竹桃什么呢?(课件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学生回答并板书:韧性可贵引起幻想)1、过渡:如果夹竹桃仅仅有如此奇妙、有趣的色彩,那还不足以令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夹竹桃深刻在作者心里的还有它的(指板书)2、让我们走进一墙之隔的大门内,欣赏那一声不响、迎风吐艳的夹竹桃。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思考:文中从哪儿看出夹竹桃的韧性?哪儿让你感受最深?画出相关语句细细地品味,在书旁做一做简单的批注。(生自读感悟,师巡视指导。)3、交流。根据学生发言,出示相关语句。语句一:[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①你觉得妙在哪里?从哪里读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哪个字最能体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②此时你的脑中出现了哪些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知疲倦)、这就是它的妙处。语句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①谈谈你的感受②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体会双重否定句的语气)③同学们,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管怎样的环境,夹竹桃始终如一。我们一起读。语句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①指名交流感受。相机辨析“无……不”与“无不”的作用,练习分别造句。②同学们,从春天一直到秋天,陪伴夹竹桃开放的都有哪些花呢?老师想请三名同学分季节朗读。(指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他们地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③指名说。小院里的花真多真美呀!读到这些词语,你还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呢?(多媒体出示学生收集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师领学生读诗。④多美的庭院,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读。(齐读)⑤同学们,作者写庭院中这么多美丽的花,这与夹竹桃的韧性有什么关系呢?(指名汇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齐读第四自然段。⑥总结:尽管庭院中的花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然而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一声不响,无日不迎风吐艳,一年三季,常开不败。读:(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指导朗读领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4、同学们,其实季羡林先生如此喜爱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你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作者喜欢夹竹桃还有什么原因吗?(指名交流)师补充介绍5、同学们,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