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武大帝》是一部大家非常熟悉的优秀电视剧。剧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汉武帝建功立业的传奇人生。是他,伐匈奴,征南越;是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开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的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路上交流通道已经建立,将大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同样是他,毅然摒弃祖宗“无为”之法,改革意识形态,统一庞大帝国的指导思想,深远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走向。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在思想大一统方面的建树——儒学由“一家”到独尊地位的变迁。请思考:1.儒家思想到汉朝时有何新发展?2.儒家思想是如何确立思想独尊地位的?目标导航了解黄老之学在西汉初施行的必要性及内容,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史实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内容和实质认识通过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史实的分析,认识到思想学说应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而黄老之学适应了_________政策的需要。2.内容包括___________两个方面。3.实质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_________”的哲学观。休养生息治身和治国积极无为4.影响(1)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2)不能适应强化_________形势发展的需要,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中央集权【特别提醒】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推崇也是必然的。结合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及下列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探究分析:(1)结合材料探究分析,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形势?提示: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等,社会经济凋敝,“马上打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黄老之学有何特征?提示: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其特征是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阳、儒、法等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是汉初统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对人民减少干扰,即所谓“纵民之欲”“与民休息”“顺民之情”“顺流而与民更始”。(3)实行黄老之学的影响有哪些?提示:积极:使经济恢复,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消极:使中央软弱,地方诸侯势力膨胀;姑息、纵容导致匈奴为患,豪强地主势力强盛。(4)黄老之学为什么走向衰落?提示: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到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正误。(1)汉初采取的“与民休息”政策的思想内涵就是“无为而治”。()(2)黄老之学在西汉初年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但在社会上并不居于支配地位。()(3)黄老之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发展。()√××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而汉武帝继位后,进一步发展_______事业。(2)董仲舒发展先秦儒学为新儒学。2.特点依据《_________》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_____思想。大一统公羊春秋法家3.内容(1)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提出“_________”的学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又提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_____。(3)强调君主施政应以___为主,以___辅德,提出“五常之道”和“王道之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仁政德刑4.评价(1)有利于巩固_________和打击割据势力。(2)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_____的目的。5.影响(1)有利于巩固_______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_____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地位。中央集权暴政大一统儒学主流【易错提醒】“罢黜百家”≠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