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2010年度教育科研语文阅读立项课题优化农村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乐至县金顺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一、问题的的提出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是一个人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传送情感、表达心意的一种能力。它能很好地反映出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状况。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虽然还很稚嫩,但也有自己的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各阶段的语言交际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说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是教育者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语言表达已是必不可少。儿童是学习语言表达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养、规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学习、工作都是极其有益的。优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我们素质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发现:(一)农村小学生能充分认识到阅读对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但学生能做到主动阅读的很少。这种矛盾现象致使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受限,不能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农村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缺失或弱化,致使学生在日常交谈中、在课堂活动中、在习作运用中表现出词句贫乏、口语化、方言化、粗俗化,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等诸多语言贫困或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三)我校地处成都(金堂)、德阳(中江)和资阳(乐至、简阳)的三交界地区,三地方言互为影响,由此而形成“良安哥”、“小西藏”的独特方言区;这对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影响极大;再加上农村小学生的语言氛围、语言层次、语言态度、语言结构及语言情感等或多或少渗透着低级、粗俗、混乱、肤浅或狭隘等非规范性因素,并受到农村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心理、智力和语言运用环境等的直接影响,使得我校具有研究《优化农村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独特优势和迫切需要。我们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农村小学生认识到了“读”与“用”的关系,但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农村小学生阅读面过于狭窄,由于学生条件所限及家长不支持、不重视,致使学生除课本阅读之外几乎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书籍,无法拓展视野。(三)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对有限的阅读书籍仅存在浅显的阅读层次之中,囫囵1吞枣,不愿主动解决阅读之中存在的问题,不愿寻根究底,受益不深,不能让阅读发挥相应的功效。(四)方言的干扰、语言的层次、语言的情感等语言结构及内涵方面的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我校语文阅读课题研究组认为,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如果能够准确、有效和适宜地运用语言,那么,其习作、表达、交际等语文学习能力和论证、辨析、检索等逻辑推理能力都将得以升华!发电机的发明者不就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缺失而成就了麦克斯韦吗?小学生如果能够准确、有效和适宜地运用语言,那么,其表演、创新、综合等语言构建能力和探究、合作、开发等横断发展能力都将得以生成!农民出生的赵本山不就是准确、有效和创新地运用语言的典范吗?……结合我校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内外语言运用存在消极被动、肤浅苍白、简单生硬、语不盖意、不着边际等等诸多问题;再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上课就那么几个学生回答问题”、“许多学生拿了半截就走”、“有些学生简直是指东打西、牛头不对马嘴”等等现象;我们认为:这一切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或缺失一句话,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其学习能力乃至综合发展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变量。同时,我们也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及其学习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它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及其学习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和引导作用。结合我校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