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表1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地区水文年频率(%)产量水平(kg/亩)灌水时间灌水量分配(m3/亩)河南新乡25350播前703月中7050350播前7012月上703月中3575350播前7012月上703月中60山西晋中地区2541012月上703月中705月中1005041012月上703月中、下705月中100晋中地区7541012月上703月中705月上706月上1002537512月中704月下50山西晋中地区5037512月上704月下707537512月上704月下505月中50山东鲁西南地区2540012月上703月中605040012月上703月上、下355月上507540012月上703月中705月上35所缓解。但由于降雨的年际间变异很大,所以经常会发生严重的干旱,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灌浆〜成熟,播种〜拔节。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要优先动用贮水实施灌溉。播前补灌宜采用穴灌或细流沟灌,灌水量10〜15mm即可。表2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生育阶段地区播种〜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收获宁夏山西表3夏玉米节水灌溉制度地区水文年频率(%)产量水平(kg/亩)灌水时间灌水量分配(m3/亩)山西利民(夏玉米)258月中37508月中80757月中708月中40山西太原(夏玉米)255月下100505125月下70755月下100河南新乡(夏玉米)2500508月上3757月308月30山东引黄灌区济南一带(夏玉米)2500507月上70757月上708月上30玉米的生长后期已进入当地的雨季,从降雨的绝对量上看,缺口并不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降水在年际间变率很大,经常会发生较为严重的短期干旱,需要及时进行灌溉。灌溉时更为重要的是及时供水,而供水量并不一定要求很大。在有效缓解干旱的条件下,剩余的水量应尽可能地用于扩大补灌受益面积,以达到总收益最大的目标。依据河南、山东、山西各省夏玉米需水量试验资料使用理论分析方法,得到各地夏玉米生长期节水灌溉制度,见表3。应当认识到,由于集雨灌溉区域分布广泛,各地在种植的作物种类、采用的耕作栽培方式、生育期的气候状况及可用于补充灌溉的水量等方面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所采用的集雨灌溉模式也应当有所不同。表4是甘肃和宁夏省(区)根据当地条件提出的作物补充灌溉模式,表4是宁夏同心县利用滴灌系统对地膜玉米实施灌溉时采用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