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素材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段晓梅30岁以前毛泽东生平与革命经历年表点拨:毛泽东30岁年谱•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02年-1909年先后在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1910年17岁秋,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此期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1911年18岁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期间,读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受其影响,撰文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10月,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1913年20岁春•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1914年21岁秋•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1918年25岁•4月14日,同萧子升、何叔衡、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6月,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8月,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19年26岁•4月6日,从上海回到长沙。•5月,响应五四运动,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0月5日,母亲文氏病逝,闻讯从长沙赶回韶山。8日,在母亲灵前写成《祭母文》。•12月,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第二次到北京。在京期间,读到《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1920年27岁•5、6月间,在上海会见陈独秀,同他讨论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等问题。•8月初,同易礼容等在长沙发起成立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11月,同何叔衡等组织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2月1日,至信给蔡和森、萧子升和其他在法会友。信中表明自己接受马克思列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同月,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冬,同杨开慧结婚。•1921年28岁•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30岁•6月,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共领导工作。••资料卡:•毛主席与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林彪、粟裕五位军事名将在战役指挥中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运筹帷幄的非凡人生。•他们或智谋百出,或耿直勇猛,或儒雅稳健,或气定神闲,多是令后世仰慕神往的一世人杰,更是横戈跃马、才为世出的佼佼者。他们的相遇相知、遇事果敢,在硝烟弥漫、决胜千里的峥嵘岁月里,更显弥足珍贵。••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后期担任过以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委员的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陕北以后,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一九六五年,担任建设大三线的副总指挥。他曾任党的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他还当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