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道路【课程标准】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重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难点: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体验感悟1、调查采访你身边的老工人、老干部及国营企业生产、生活情况。2、收集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证券,了解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问题探究有人说:斯大林抛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回归到“战时共产主义”思路上来。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让它见鬼去)。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联系比较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调拨、计划供应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体化、农业税很重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工资制(平均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项目项目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经济体制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管理方管理方法、手法、手段段特特点点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义政策项目项目高度集中,行政管理。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指令计划单一的公有制。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的经济体制不仅重现了“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理论的基本原则,而且把这一理论发展得更完备,更系统了。——程又中<邓小平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观>思考问题1、斯大林抛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回归到“战时共产主义”思路上来的原因是什么?2、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3、结合专题五、六等材料分析: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有哪几种可供选择的工业化模式?〓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关于“斯大林模式”甲组: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国内外背景乙组: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丙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丁组:中国从斯大林模式中可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一)社会主义工业化11、背景:(、背景:(11)国内——苏联建立;经济恢复;)国内——苏联建立;经济恢复;苏联经济政策发生变化。苏联经济政策发生变化。((22)国际——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国际——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22、过程:⑴方针提出(时间、内容)、过程:⑴方针提出(时间、内容)⑵⑵三个五年计划(时间、成三个五年计划(时间、成就)就)33、结果:(、结果:(11)实现工业化。)实现工业化。((2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制确立。4、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22))追求高速度。追求高速度。((33)指令性计划(政府主导)。)指令性计划(政府主导)。((44)追求高积累。()追求高积累。(55)比例失调,粗放经营。)比例失调,粗放经营。。走社走社会主会主义工义工业化业化之路之路苏联的五年计划苏联的五年计划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苏联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增加投资,扩大基建规模和能源、材料与劳动力消耗的粗放经营:1929至1940年,苏联基本建设投资年平均增长17.9%,比上述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工业的年平均增率高。这说明苏联在经济运行中是投放多产出少,其经营方式是粗放型而不是集约型。--------在资源的消耗方面,到80年代,与美国相比,苏联生产相同国民收入所消耗的电力是美国的1.2倍,钢1.9倍,石油2倍;——董大业主编《高中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11、背景:工业发展的需要;粮食供应的困难;、背景:工业发展的需要;粮食供应的困难;斯大林的决策斯大林的决策22、过程:农业集体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