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化工作总结报告20XX年,区文化局紧紧围绕“文化发展争第一”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以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群众艺术为重点,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考核指标为指针,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全面推进文化发展繁荣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区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秦淮文化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迈入全市优秀行列,树立了“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特色文化鲜明显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市场规范有序,文化产业蓬勃繁荣”的文化发展新形象。一、突出文化率先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是市委市政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考核体系的硬任务。根据要求,我区今年要达到838平米,20XX年达到945平米,20XX年达到1063平米,20XX年达到1200平米。今年我们以“1+1+1+8”重点(即: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个示范文化广场,加8个社区特色广场),抓好区文化馆、各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和文化广场建设。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区文化馆消险加固、外立面改造及内部装修工程,改造出新后的文化馆由原来的3699平方米面积增加到404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文化的硬件条件,扩大了舞蹈排练厅室和培训活动场地面积,服务全区业余文化团队和群众文化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指导、协助街道推进文化站改造升级,红花街道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道,建成秦虹街道文化站并创建成功市示范文化站,年底进行创建验收;中华门街道申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街镇)。加强文化广场建设,创建1个示范文化广场,以中华门广场为主广场,辐射旁边的聚宝阁文化广场共同打造示范文化广场;文化局拨付资金在五个街道8个社区打造社区特色广场,分别建设了文化宣传栏、演出舞台、舞台背景架、移动式舞台照明灯光、移动式音响等设备,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创造条件。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室示范点6家,完成街道社第1页共7页区(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工作,社区基层点覆盖率达96%。投入资金20余万元,完成区图书馆借阅图书数字化管理建设,与市图书馆实现网络数字化通借通还。目前,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74平方米。二、明确文化职责定位,服务文化产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形势、新要求,今年文化局新承担文化产业发展任务,对此,全局上下统一思想、调整重点、明确专人,及时介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一是参与建立文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分解部署文化发展目标任务。在区委宣传部牵头下,成立由23个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全区文化产业协调推进会,对文化产业各项目标任务按进度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制订了全区文化发展目标责任分解和绩效考核办法,形成文化产业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开展全区文化人才调查摸底与培养引进工作。举办了文化人才培训班,启动了文化人才统计摸底工作。经调查,全区共上报文化类人才56人,初步认定可上报市委宣传部认定21人。同时,以高校为重点,加强文化人才联系引进工作。上门拜访了北大艺术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就文化人才引进、创业基地共建等事宜进行洽谈。南京大学应用成果转化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果转化暨人才实训基地落户秦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正在商洽中。截至目前,共引进文化人才7人、正在洽谈4人,其中4人正在申报“321”人才,申报省“五个一批”1人,市“五个一批”4人,市青年文化人才1人。三是加快推进文化园区升级、规模文化企业引进服务工作。调研指导各街道、文化园区文化产业工作。指导1865产业园申报省文化示范产业园,推进园区腾笼换鸟、调整升级。定期组织园区内文化企业与文交所开展需求对接、信息交流等活动。开展文化招商,对接美国、台湾、高校等多批项目、客商,为园区、街区建设添砖加瓦。经考核,1865园区被认定为全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四是参与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积极服务门东文化街区建设、胡家花园建设和科举博物馆建设,参与夫子庙百日整治行动,积极推进白鹭洲大型水上实景演出项目提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