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三种常见状态;2.了解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3.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物态变化1.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三种常见状态抽生回答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三种常见状态学生: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的定义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表明,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教师归纳: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凝固熔化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可能不同。实验方法:水浴加热法教师在实验前强调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②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温度计、火柴、搅拌器、石蜡。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教师也可以根据班上实际先使用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再完成该实验。实验视频:固态液态熔化凝固收集数据时间(m)0123456789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时间(m)0123456789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4042.54547.548484851535528354145474852566166分析与论证根据数据绘制图像4060504030506030404060504030506030401234567812345678海波的熔化图像石蜡的熔化图像右图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先将横坐标时间的数值标上。然后将观察得到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二课时引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完成了海波、石蜡在熔化实验,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与该实验相关的一些物理知识。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①在开始熔化前处于固态,物体吸热,温度增加;②在达到48℃后开始熔化,物态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③熔化后是液态,继续吸热,温度增加。石蜡:①在0—2分钟内,石蜡吸热,温度增加较快,石蜡变软;②在3—6分钟内,石蜡继续吸热,温度增加较慢,石蜡熔化;③在7—9分钟内,石蜡已完全熔化,继续吸热,温度继续增加。教师在原数据表中突出海波、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及状态。时间(m)0123456789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时间(m)0123456789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4042.54547.548484851535528354145474852566166时间(m)0123456789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时间(m)0123456789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4042.54547.548484851535528354145474852566166固态固液共存液态慢慢变软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液态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的相关概念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归纳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图像引导学生在海波、石蜡的熔化图像的基础上得出海波、石蜡的凝固图像,在此基础上归纳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图像。也可根据班上实际情况分组讨论后再进行归纳。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图像晶体熔化曲线T/℃t/℃晶体熔化曲线T/℃t/℃非晶体熔化曲线t/℃T/℃非晶体熔化曲线t/℃T/℃非晶体凝固曲线t/℃T/℃非晶体凝固曲线t/℃T/℃晶体凝固曲线t/℃T/℃晶体凝固曲线t/℃T/℃拓展: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金属等。非晶体:玻璃、蜂蜡、沥青、橡胶、塑料等。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272-259-210-117-390熔点固体氦固...